文档介绍: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一、对危重患者,应做到详细询问病史,准确掌握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进行抢救。
二、抢救工作应由值班医师、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并将病情及时报告医务科、护理部。对重大抢救或特殊情况(如查无姓名、地址者,无经济来源者)须立即报告医务科、护理部及分管院长。
三、在抢救过程中,应按规定做好各项抢救纪录,须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补记。
四、各科应有抢救室,抢救车及抢救器械专人保管,做好急救、抢救药品、器械的准备工作,随时检查,随时补充。确保药品齐全、仪器性能完好,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抢救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到位,按照各种疾病的抢救程序进行工作。护士在医生未到以前,应根据病情,及时做好各种抢救措施的准备,如吸氧、吸痰、人工呼吸、建立静脉通道等。在抢救过程中,护士在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时,应复述一遍,认真、仔细核对抢救药品的药名、剂量,抢救时所用药品的空瓶,经二人核对后方可弃去。抢救完毕立即督促医生据实补写医嘱。危重病人就地抢救,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
六、抢救时,非抢救人员及病人家属一律不得进入抢救室或抢救现场,以保持环境安静,忙而不乱。抢救完毕,整理抢救现场,清洗抢救器械,按常规分别消毒以便备用,清点抢救药品,及时补充,急救物品完好率要达到100%。
七、认真书写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字迹清晰、项目齐全、内容真实全面,能体现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确保护理记录的连续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八、凡遇有重大灾害、事故抢救,应服从医院统一组织,立即准备,随叫随到。科室之间支持支援配合,必要时成立临时抢救组织,加强抢救工作。
危重病人安全护理制度
危重病人入院、转科由所在科室的护士,先电话通知接受科室,并护送病人至病房。接收科室护士接到电话后立即通知医生、准备好病床及抢救物品,并做好病人病情交接。
2、落实分级护理制度。
3、危重病人出科做任何检查应由医护陪同前往。
遇急、危重病人病情发生异常、医生如果不在场,护士除立即通知医生外, 应迅速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一些抢救措施,如吸氧、吸痰、建立静脉通道等。
配合医生抢救时,护士应做到沉着、冷静、敏捷,并注意语言严谨,避免引起纠纷。
对谵妄、躁动和意识障碍的病人,合理使用防护用具,防止意外的发生。牙关紧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同时暗化病室,避免因外界刺激引起抽搐。
危重病人抢救时,尽量避免病人家属在场,以免影响抢救工作的进行,必要时通知家属,听取家属意见。
做好基础护理,严防护理不当而出现的并发症。
护士在工作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准确执行医嘱,保证病人的医疗安全,并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严格交接班,确保安全。
加强巡视病房,严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及时准确地记录病情,严禁对病历进行涂改、隐匿、伪造、销毁等。
护理工作重点环节的应急管理制度
科室应设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科室领导(科主任和护士长)担任总指挥,负责对科室在治疗用药、输血核对、执行治疗操作、标本采集、围手术期、护理安全等重点环节的应急情况进行管理。
科室在护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管理中,应该有严格的规章制度, 规范的抢救流程,在突发重点环节应急处理中,科室应该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责任追究。
科室应急领导小组应该由科室相关负责人组成,进行责任分管, 组织应急梯队。科室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应急处理的相关工作。
对于护理工作中重点环节的应急管理应当遵守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依靠科学、统一领导、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加强合作的原则。
科室应建立重点环节日常监测,做好各个班次的交接班工作。科室应该加强护士抢救能力的训练,加强对护士安全意识的教育。做好护士的培训及演练,采取护士考核达标上岗的管理方法,做到人人知晓科室应急上报流程及应急预案,确保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
任何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科室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当组织力量对报告事项进行调查核实、取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及时报告调查情况并决定是否启动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后科室人员必须及时到达规定的岗位,服从统一指挥、调动。
九、科室应根据事件的关键环节管理出现的问题, 组织相关人员分析、讨论,认真总结原因,对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修订、补充、改进工作。
护理投诉管理制度
一、凡在护理工作中因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及自身原因或技术因素而发生的护理缺陷,引起患者或家属不满,并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反映到护理部或其他部门的意见,均为护理投诉。
二、护理部认真倾听投诉者意见,耐心做好安抚工作并做好记录。
三、护理部设有《护理投诉登记本》,记录投诉事件的原因分析和处理经过、整改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