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编织说明
(一)、根据与业主(建设单位)签署的施工承包合同书,特制定本施工组织设计。
(二)、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以我集团现有的施工技术力量和历年来桥梁施工的经验作为基点,以总工期27个月,即2003年8月15日正式开工,2005年8月10日竣工作为控制进度目标,统筹考虑全桥的施工工艺,现场布置以及施工进度计划。
(三)、施工组织设计中列出的工、料、机具设备等计划,仅作为指导施工时参考用,不作为最后的供应计划。
(四)、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以下列文件和资料为依据:
1、施工承包责任书
2、施工图设计文件
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89)
4、《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J053-94)
5、《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JTJ054-94)
6、《公路工程金属试验规程》(JTJ055-83)
7、《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JTJ056-84)
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4)
9、《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1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
11、《公路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
1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五)施工组织设计已于 2003年5月1日在公司的专门会议上通过,由特大桥施工队组织实施
二、编制原则
1、遵循招标文件各项条款,全面响应招标文件,贯彻业主的要求意图。
2、严格遵守招标文件明确的《技术规范》、《施工规范》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的有关规定和规则。
3、坚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力求技术先进、方案科学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
4、坚持自始至终对施工现场全过程、全方位严密监控,以科学的方法实行动态管理,灵活实施动静结合的管理原则。
5、实施项目法管理,通过对劳力、设备、材料、资金、技术、方案、时间与空间条件的优化处置,实现成本、工期、质量及社会信誉的预期目标。
6、坚持对进度、质量、安全全方位的管理,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则,确保实现既定目标。
7、对标书中的预期目标和行动纲领,坚持言必行、行必果。
工程概况
一、自然状况
1、清水江特大桥起点桩号K92+;终点桩号92+(60+110+6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构+5*30m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引桥下部为重力式U型桥台柱式墩身,控孔灌注桩基础(墩柱直径,控孔桩直径)主桥主墩为双肢薄臂墩墩身,主桥边墩为空心薄臂墩,全桥共有30mT梁60片,,,。桥面宽度:K92+—K92+,K92+—K92+。
2、通向特大桥桥位处的施工便道已经完成
3、自然及地貌特征
清水江特大桥位于台江县革东镇附近,横跨清水江,地处亚热带气候,,,,,年阴天218天,相对温度81%,风向多位北风,平均风速10m/s。 , m3/s,多年年最大平均流量2887 m3/s,最大洪水流量6840m3/s,据初勘震探测试,清水江主流枯期水深21m。
三穗岸桥台位置地形坡度较陡为斜至横向坡。凯里岸地形平缓为阶地。—。
4、地质情况
桥位区基层中隐节理发育,裂缝主要发育2组,均为陡倾角裂隙,第一组裂隙产状为20 70充填少量石英脉,延伸长度3-5m ;第二组裂隙产状为300 60无充填,延伸长度1-3m,桥位区基岩为上板溪群清水江组地层,基岩为变系细砂岩。
强风层:-,节理裂隙发育,易于钻进。
中风化层:灰色至线灰色中厚层状,便于砂岩组成,岩质坚硬,性脆,岩蕊呈柱状及碎块状。
5、桥墩处于水中情况
特大桥1敦处于主河道深水中,2 、 3墩,枯水期在浅滩中,汛期(5月6月7月)在水中,水深10m以上。
二、场地布置及临时设施
1场地布置
本桥在起点桥头一侧设立拌和站及材料堆放场地,利用路基,此段路基挖方在2003年9月末结束,为大桥施工创造条件,预计使用面积5亩。在终点桥头设预应力砼T梁板预制厂,此预制厂在2003年7月末结束,预计使用面积10亩。起点端修建临时便道100米与乡道相连,终点端修建临时便道300米,与320国道相连。
2、施工临建设施
本项目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