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西方文化概论.doc

格式:doc   大小:45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西方文化概论.doc

上传人:s1188831 2018/8/2 文件大小: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西方文化概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绚丽多姿的希腊神话是不同文化长期融合的结果,其中主要是地中海世界神话与北方印欧语世界神话融合的结果。在“黑暗时代”末期对杂乱无章的希腊神话传说进行编纂整理工作的两位重要人物是(    )和(    )。 希腊神话中的三代神王分别是乌兰诺斯、克洛诺斯、宙斯,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是雅典娜,美神是阿佛洛狄忒,酒神是狄俄尼索斯。 
关于希腊神话与传说的最著名的史诗是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而对众神的源流谱系进行系统性梳理的则是赫西俄德的神谱。 
在希腊神话中,真正具有形而上学意义的决定性力量是潜藏在诸神背后的命运。希腊悲剧的命运主题典型地表现在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悲剧故事中。 
希腊宗教的基本特点主要表现为直观的自然崇拜和明朗的感觉主义,而整个希腊文化的个性特征就是自然崇拜和感觉主义。 
与奥林匹斯神话相对立的希腊民间神秘祭叫做酒神节。 
西方的历史之父是希罗多德,悲剧之父是埃斯库罗斯,哲学之父是泰勒斯。 
在希腊城邦时期因其思想的超越性而殉道、并且成为后来整个西方文化的“圣人”的是苏格拉底;希腊最杰出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是柏拉图,他的哲学体系通常被称作理念论;希腊最主要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是(    ),他的哲学体系通常被称作(    )论;希腊哲学和科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亚里士多德。 
在罗马的早期扩张中罗马与它在地中海地区的头号劲敌迦太基进行了三次艰苦的战争,这些战争被称为布匿战争。 
罗马共和国末期,骑士集团结成了反对罗马元老院的“前三头同盟”,该同盟的缔结者是克拉苏、庞培和凯撒;罗马历史上的“后三头同盟”是指屋大维,安东尼,雷必达之间的同盟。 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了《米兰敕令》,标志着基督教在罗马帝国中取得了合法地位。325年,在他的主持下召开了基督教历史上第一次世界性会议,即尼西亚公会议。 
基督教虽然脱胎于犹太教,但是二者在文化特点上却迥然而异,一般说来,犹太教拘泥于外在的律法,而基督教更侧重内在的信仰。 
从弥赛亚运动的末世论到救赎说的发展,是基督教最终摆脱犹太教而成为一种世界性宗教的重要标志。 《圣经》中的“旧约”是指梅瑟在西乃山上代表全体犹太人与上帝所订立的和约;“新约”则是指耶稣在十字架上代表全人类与上帝所订立的和约。
柏拉图关于理念世界与感觉世界二元对立的思想成为基督教神学的重要理论来源。 
柏拉图之后,对基督教神学思想影响最大的两个非基督教哲学家是普罗提诺和斯多葛。 
基督教神学理论的奠基人和教父时代的著名圣徒是奥古斯丁,在中世纪中期提出了著名的“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的是安瑟伦,十三世纪最杰出的经院哲学家和神学家是托马斯·阿奎那。
基督教早期修道运动的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本尼迪克。 
在瓜分了西罗马帝国的各个蛮族政权中,法兰克王国是持续时间最长、最有势力且最早皈依正统派基督教信仰的日耳曼王国。这个王国先后经历了墨洛温王朝和加洛林王朝两个时代,在路易统治时期达到极盛。但是当这位杰出的统治者去世之后,该王国就分裂为三个国家,成为德意志、意大利和法兰西的雏形。 中世纪欧洲经济生活的基本单元是“小而全”的庄园。 
中世纪基督教社会在文化方面的成就主要表现为经院哲学、骑士文学和哥特式建筑。在中世纪的教俗权力之争中,罗马天主教会的主要世俗对手是徒具虚名的日耳曼封建王侯。 
公元11世纪下半叶在教皇格利哥里七世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之间发生的(    )之争是罗马天主教会走向极盛期的开端。 
公元13世纪,在教皇的指使下,由多米尼克会和法兰西斯会修道士建立并主持了中世纪臭名昭著的宗教裁判所,该机构的主要职能就是迫害被教会指定为“异端”的教俗人士。 
1305—1377年,教廷在法国国王的胁迫下迁至法国南部,从此开始了教会势力由盛转衰的过程,这一时期在教会史上被称为“阿维农之囚”时期。 
中世纪基督教道德蜕化的最典型的例证就是教会兜售赎罪券的行为,这种行为成为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的直接导火线。 
与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相比,基督教文化的个性特征表现为一种深刻而痛苦的自我分裂。 狭义的“基督教”概念仅指新教,广义的“基督教”概念则包括东正教、新教和天主教。 
由于奥斯曼土耳其人对君士坦丁堡的侵占(1453年),大量的希腊文化遗产重新流归西方基督教世界,从而引发了一场重大的文化革命,这场文化革命被称为文艺复兴;与此同时,在以意大利为首的拉丁语国家中出现了一股弘扬人性、推崇古典式的感觉主义和唯美主义的社会思潮,即历史主义美学思潮。 
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在维腾贝格大教堂前贴出的《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 在16世纪前后,南北欧洲分别出现了两场性质迥然不同的文化变革运动,它们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