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透视.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透视.doc

上传人:tiros009 2018/8/3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透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
【摘要】
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的探讨不在少数,且以对会计主体行为和操作等技术方面的研究居多。本文将另辟蹊径,从经济学的角度***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通过分析会计信息供需矛盾,来探讨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原因和相关对策,以促进会计信息的有效供给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更好地规避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关键词】
信息失真信息产权供求关系
一、会计信息供求关系的理论基础
根据经济学原理,信息供求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会计信息亦是如此。只有当其供求达到平衡时,作为信息供给方和信息需求方的主体才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才能尽可能地降低会计信息失真的动机和危害。
会计信息供求不平衡的产生是由多种原因综合造成,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做了分析,下面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归纳分析:
(一)基于会计信息的公共物品属性进行分析
会计信息的公共物品属性指某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影响别人同时消费该产品及从中获得效用,且不会排除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使会计信息有了免费被使用的特征,从而产生了
“搭便车”现象。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免费搭车动机产生的直接结果是:公共物品不可能由交易市场来实现公共物品的最优配置,也不能由私人生产和供给,而缺乏必要的公共物品,就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的客观需要,大大降低了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市场价格信息不能引导公共物品的最优配置,由此产生市场失灵。
会计信息的公共物品性限制了会计信息提供者在会计信息市场的权利,使生产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不仅承担了生产费用还未能取得理想的经济利益,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供给数量的有限性和低质量,即会计信息供给不足;再者,对于需求者而言,对作为公共物品的会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不会积极的实施监督。所以会计信息的公共物品性导致了会计信息供给不足和会计信息质量监督的弱化,成为导致会计信息供求失衡、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基于会计信息的不对称进行分析
会计信息不对称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市场上,企业管理当局处于优势地位,股东处于劣势地位,道德风险使股东不能知晓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导致会计信息质量得不到监督;逆向选择会使低质量信息驱逐高质量信息,使会计信息市场上的信息质量越来越差。所以,会计信息不对称会引起大量虚假会计信息的存在和流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影响正常的会计信息的供求,从而导致会计信息供求失衡。
二、会计信息供求矛盾的解决途径
针对上述所提出的会计信息供求矛盾产生的原因,提出下列解决会计信息供求失衡的途径:
(一)解决会计信息不对称
1. 改进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根据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适当增加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如:企业主要股东及关联方信息、无形资产及人力资源信息;社会责任信息和潜在信息等非财务信息,以满足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同时,由于现行的会计准则中规定的会计信息披露方式有着滞后性,应尽量缩短信息披露的时间间隔和编制实时报告。
2. 采取激励约束机制。由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使得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地位和利益的不同,从而产生冲突,造成会计信息不对称,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一方面,建立代理人的收入和绩效挂钩的激励机制,由于委托代理关系的长期存在,为了确保代理人能够完成委托人的目标利益,不仅要对其实施严格的监督,也应该对其有足够的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