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政治经济学论文题目及写作要求.doc

格式:doc   大小:316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政治经济学论文题目及写作要求.doc

上传人:aluyuw1 2018/8/3 文件大小:3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政治经济学论文题目及写作要求.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政治经济学课程论文题目及写作要求
题目(从以下内容中任选一项)
之前随堂提问过的问题(除选择题目外)
第九周
自2001年“9·11”事件后,由于担心经济下滑,美联储开始连续降息,联邦基准利率从当年的3%一路降到了2003年1月的1%这一近30年最低水平,并维持至2004年6月。美联储本想通过增加流动性来提振美国持续低迷的经济形势,然而,在这三年超低利率的政策环境里,流动性大大增加使美国房地产业格外繁荣。同时,流动性泛滥又助长了次级抵押贷款的“虚胖”。
在超低利息贷款的大政策环境下,居民开始向商业银行等房贷机构申请贷款,并把大量的资金投向房地产。为分散风险,商业银行等房贷机构又将贷款卖给房利美和房地美及投资银行等机构。然而,“两房”也为了分散风险,又将贷款处理成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卖给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养老金、对冲基金在内的全球投资者。在这一环节中,AIG(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等保险公司还为这种次级抵押贷款提供担保,由此形成了看似“完美”的金融创新链条。当美国房地产市场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时,这个金融创新的链条显得“无懈可击”。购房者、房贷公司、投行、保险公司和投资者这五者在获得相应利润的同时,也构成了一个看似良性的链条。
然而,美联储为配合布什政府减税的扩张性政策,减轻通胀压力,从2004年6月30日到2006年6月29日连续加息17次,在2007年1月31日达到最高值,%,不断提升住房贷款的价格,80%的次级抵押贷款月供在不到半年时间猛增30%-50%。利率的大幅攀升大大加重了那些通过贷款来购房的人们的负担,次贷购房者开始难以还贷,由此,美国房地产开始出现
“拐点”。那些无力偿还住房贷款的人开始出现了,并不断形成住房抵押贷款呆账和坏账,这就沉痛打击了房屋贷款公司。“两房”、投行、投资者手中的大量次级债由于失去了偿付来源而大幅度贬值。
2008年7月11日,全美最大的受押公司瓦解。印地麦克银行的资产在他们被紧缩信贷下的压力压垮後被联邦人员查封,由于房屋价格的不断下滑以及房屋回赎权丧失率的上升。当天,金融市场急剧下跌,由于投资者想知道政府是否将试图救助抵押放贷者房利美和房地美。2008年9月7日,已是晚夏时节,虽然联邦政府接管了房利美和房地美,但危机仍然继续加剧。 9月14日星期日,雷曼兄弟在美国联准会拒绝提供资金支持援助後提出破产申请,而在同一天美林证券宣布被美国银行收购。这两件事标志著接下来这一星期2008年9月全球股市大崩盘的序幕,在9月15日(星期一)和9月17日(星期三)全球股市发生市值暴跌的情形。在9月16日,美国国际集团(AIG)因持有许多信用已经违约的到期合约而被调低其信用评级,该保险集团自身也陷入了一场清偿危机(liquidity crisis)。
问题: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政治经济学课本,分析当时的利率政策、货币政策、就业政策和供需调整政策(1000字左右)。
特别提示,如果你选了这道题,那么你所有的引用只能选用2008年之前的材料。
第十周
材料一:
十八大报告中提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材料二: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提出,缩小收入差距应从四个方面来推进:提高劳动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分配秩序、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问题:
请结合以上两段材料,写一段新闻分析稿(1000字左右),要求包括:根据材料一对我国的社保走向进行分析,同时根据材料二,提出缩小收入差距的具体政策。
第十一周
材料一:
(1)经济繁荣时期: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
(2)经济衰退时期: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
(3)在经济萧条,失业增加时,政府增加国债发行规模,可以缓解需求不足的势头。
(4)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通过发行国债能起到抑制社会总需求的作用,这是只有在经济繁荣时期,当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时才起作用。
(5)在经济繁荣时期,当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积极的供给政策主要是消减社会福利开支;在经济衰退时期,当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政府需要增加福利支出。
问题一(300字左右):
(1)、(2)的理解是否正确?
(3)中,如果按“经济衰退时期: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来理解,是否应该减少国债发行规模,题中的说法是否有误?
(3)和(4)的说法是否冲突?
(5)中,当处于经济繁荣时期,且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积极的供给政策为什么是消减社会福利开支,而不是增加福利支出?
材料二
2012 年7月13,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上半年统计公报。据初步测算,上半年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