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中华医事学院.doc

格式:doc   大小:165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华医事学院.doc

上传人:wenjiaosuoa 2018/8/3 文件大小:16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华医事学院.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華醫事學院
文件名稱
台灣的地質景觀及旅遊導覽
版次
A
頁次
1
文件編號
壹課程說明
一課程名稱:台灣的地質景觀及旅遊導覽。
二使用教材:教師自編教材,參考相關書目
三授課時間:日間部四技、二技
四學分數/時數:二學分,每週三,第7和8節,共二小時。
貳教學目標
台灣的地形特色
台灣由於地質背景關係,地形景觀頗具特色,例如高山深谷為本島最明顯的地貌,構造地形如盆地及谷地者頗為為發育,河流階地也到處都是。由於侵蝕作用盛行山崩地變、惡地地形等現象也十分普遍;除此之外,海岸地形發育良好,其表現升降顯著,火山地形在本島及澎湖所見均各異其趣。此外台灣由79個大小島嶼所組成,包含了台灣本島,13個圍繞本島的其他小島和台灣海峽中的澎湖群島。這些島嶼都分佈在亞洲大陸棚(continental shelf)的邊緣上,在台灣本島的東部海岸外海底斜坡約以一比十的坡度急降,在離岸約30公里處的太平洋水域海水已經深約 4000公尺。台灣的金脈-金瓜石、淨白的白砂灣、壯麗的台灣大狹谷等等。上述種種地質、地理上的特徵皆與臺灣的形成有關。
主要是台灣島因位於板塊邊界帶上,故其地質背景相當特殊。有先第三紀之變質岩帶(大南澳片岩區)、及島弧系統(海岸山脈)等,也因此形成地形景觀上美輪美奐的風貌。此外,台灣正處於活動造山的階段,種種造山運動的地質現象皆可以在台灣不同地區觀察到,可說是研究造山帶演化的最佳實驗室。因此台灣可說是自然科學上最好的學習教室。而對於生活在台灣島上的我們,有責任也更應該深入了解。
因此這一門課的主要目的是以地球科學和地質學為基礎,來探討台灣的誕生、岩石組成、地理分佈、地質概況、特殊的地質現像等等做了詳盡的解說,更列舉出證據、圖片等資料。希望大家能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欣賞台灣風景名勝的同時也可以瞭解其背後的地質意義,增加旅遊的深度;不再是單純的遊山玩水、走馬看花。
中華醫事學院
文件名稱
台灣的地質景觀及旅遊導覽
版次
A
頁次
2
文件編號
參教學內容(課程大綱):
1. 板塊學說
2. 台灣的生成
3. 地質構造-褶皺、斷層
4. 地質作用-風成沙丘、河流作用
5. 台灣地質分帶(一) -大南澳片岩區、板岩區
6. 台灣地質分帶(二) -大屯火山區、海岸山脈地層
7. 台灣地質分帶(三) -西部麓山帶、恆春半島
8. 國家公園篇-太魯閣國家公園景點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