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粪便的临床医学检验及意义.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粪便的临床医学检验及意义.doc

上传人:jactupq736 2015/8/2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粪便的临床医学检验及意义.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粪便的临床医学检验及意义
【摘要】目的讨论粪便的临床医学检验。方法一般检查、显微镜检查、隐血检查与其他检查。结论粪便检查对许多疾病,特别是消化道疾病及寄生虫病的诊断与疗效监测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粪便检验
食物被消化、吸收后,废物经肠道排出成为粪便。因此粪便检查对许多疾病,特别是消化道疾病及寄生虫病的诊断与疗效监测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粪便一般检查
正常粪便主要由消化后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纤维素、消化道分泌物、大量细菌、无机盐和水等组成。
参考值
颜色与性状正常***的粪便为黄褐色成形软便;婴儿呈黄色或金黄色不成形糊状便。
临床意义
黏液脓血便细菌性痢疾粪便多为黏液脓血便,阿米巴痢疾粪便呈暗红色果酱样,以血为主,有特殊腥味。
稀汁样便见于各种感染性腹泻或非感染性腹泻,尤其是急性肠炎。
柏油样便呈黑色。上消化道出血50~70ml即出现柏油样便,其隐血试验为阳性。
米泔样便呈白色淘米水样,见于霍乱、副霍乱患者。
鲜血便见于直肠、结肠息肉和肿瘤、肛裂及痔疮等。
白陶土样便见于阻塞性黄疸。
球形硬便见于便秘。
扁平带状便见于直肠或肛门狭窄。
胨状便在坚硬的粪表面附着少量黏胨,为痉挛性便秘的特点,如溃疡病出血、胃炎出血、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等;某些慢性菌痢病人也可排出类似的粪便。
凝块样便为脂肪及酪蛋白消化不全所致,呈蛋花汤样外观,多见于婴儿消化不良。
绿色便因肠蠕动过快,胆绿素尚未转变成粪胆素所致,多见于婴幼儿腹泻。
注意事项
标本取材时应注意留取异样部位的粪便,采集后应立即送检。
注意食物及药物对粪便检查的影响,如蔬菜使粪便呈绿色,动物血使粪便呈黑色,消化道钡剂后粪便呈灰白色, 服用中药山道年、大黄后粪便呈紫色。
避免尿液、月经血混入粪便。
2 粪便显微镜检查
参考值
正常粪便中白细胞偶见,红细胞无,结晶少量,细菌少量。
临床意义
白细胞增多见于肠炎,如痢疾志贺菌引起的菌痢,其他病原菌引起的肠道感染,以及过敏性肠炎及钩虫病、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
吞噬细胞(macrophage) 与脓细胞同时出现,见于细菌性痢疾及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出血性肠炎有时可见多核巨细胞。
红细胞见于肠道下段炎症出血时、痢疾、下消化道肿瘤、溃疡性结肠炎、直肠息肉等。细菌性痢疾时红细胞少于白细胞,阿米巴痢疾时红细胞多于白细胞。
肠黏膜上皮细胞肠道炎症时可见增多。
上皮细胞大量上皮细胞出现为肠壁炎症的特征,如结肠炎、假膜性肠炎。
结晶特殊结晶如菱形结晶,常见于胃肠道出血后的粪便中;夏科·莱登结晶见于过敏性肠炎、肠道溃疡、寄生虫感染、阿米巴痢疾等。
真菌大量使用抗生素后引起真菌二重感染所致。如肠道菌群失调,白色念珠菌感染,假膜性肠炎;普通酵母菌引起轻度腹泻。
细菌八联球菌常见于消化不良性水泻便中。
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