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
《国际经济学》课程组
一、教学理念
《国际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许多基本原理与命题比较抽象和艰深。因此,探索如何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对理论深刻领会和理解的教学途径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国际经济学》课程组非常重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研究,注意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推动教学和教改。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结合各章讲授的基本理论,联系当前国际经济中的热点和重大问题进行研讨,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启发式和研究式教学相结合,将理论分析与逻辑思维的训练与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一方面,运用逻辑和理论的方法去思考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对经济现实的研究又不断深化和丰富理论的内容。
。课堂上重点解决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消化问题,课后对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辅导答疑,对个别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辅导,以深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注意课外阅读环节、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环节,支持学生自发组织开展的社团活动、积极开展学术研讨、实行开放式教学等。
,推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根据《国际经济学》课程几何图形多、数学公式多的特点,特别适合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有利于提高授课效率和教学效果。
二、教学设计
根据本课程的性质,我们在教学理念上试验采用案例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对抽象理论的掌握和理解能力。案例式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的采用,而且涉及到教学理念的根本性变化。案例教学将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等融会于特定的案例分析和评价中。这种新的教学组织架构在理念上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知识与能力并重,开拓与创新结合。从根本上体现了当代教学理论新型的主体观、师生观;知识型与应用型结合的人才观;开拓与创新结合的价值观。有利于促进学生在专业上的自主与持续发展。这也是案例教学模式在近年来被许多学者推崇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在案例教学模式的设计上,将案例的准备、呈现、问题、“思”与“行”、评价等五个基本环节有机的结合起来。在“问题”环节上,不仅教师要向学生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此,在设计中,应根据案例背景,针对已经讲授或即将讲授的教学内容,提出激发学生探求专业知识的兴趣和动力的问题;在内容上,不仅要问“是什么”,而且要问“怎么办”、“为什么”;在方式上,设计中应注意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攻关得出正确的结论;在技巧上,教师应具有引导能力和包容性,努力排除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因素;在“思与行”的环节上,教学设计应体现学生在知识构建中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咨询者和指导者,将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提高学生的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具体内容的设计上,我们在借鉴和消化国外优秀原版教材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案例素材库,主要工作有:(1)案例素材库建设:由教师主导进行案例素材的收集、选择、分析与整理;(2)案例库建设的数字化: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实现案例库建设的数字化,包括案例的归类、案例分析与比较、案例研究的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