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肛门直肠测压在慢传输便秘诊治中作用.doc

格式:doc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肛门直肠测压在慢传输便秘诊治中作用.doc

上传人:mfhrekp299 2015/8/2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肛门直肠测压在慢传输便秘诊治中作用.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肛门直肠测压在慢传输便秘诊治中作用
【关键词】肛门直肠测压慢传输便秘
慢传输性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 STC)主要是由于结肠内容物传输缓慢所引起的便秘,症状为大便次数减少,便意消失,伴腹胀。病因不清,症状顽固,多发于育龄期妇女,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症状逐渐加重。由于引发STC的确切病因和致病机理尚不完全明了,目前尚无能够直接针对STC病因的有效治疗方法。长期以来,对于顽固性便秘的治疗存在许多不规范和不确定的因素,特别是针对综合保守治疗无效的症状顽固的慢性便秘患者,究竟是否应该手术,怎样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存在一定的争议。本课题采用结肠运输功能试验、肛门直肠测压对STC患者进行研究,为STC的外科手术提供临床研究资料。
1 资料和方法
对象收集我院及重庆大坪医院2004年4月至2007年4月间门诊就诊顽固性便秘患者38例,年龄32~72岁,平均42岁,病程3~30年,。所有患者均符合功能性便秘的罗马Ⅱ诊断标准[1],并排除代谢性、内分泌性、药物性便秘。临床表现为长期大便次数减少、无便意、伴有不同程度的腹胀、纳差和排便困难。排便频率在7~20 d一次,所有患者均有靠服用泻剂排便的病史,少数靠灌肠及手助排大便。所有患者均行肠镜检查,排除结直肠器质性疾病。
方法
结肠运输功能试验检查前1周禁服一切泻药及对消化道运动功能有影响的药物和刺激性食物,检查期间食物和饮食****惯不变,并记录排便次数及时间。受检者前1 d早餐后上午9时吞服胶囊2枚。通过口服20粒不透光标记物,分别于24、48、72、96、120 h腹部拍片,了解标记物在结肠内的运行过程。计算标志物的排出率及其分布,正常为在
72 h内应排出80%。通过标记物所滞留的时间进行STC的诊断,并根据标记物所滞留的部位对病变结肠段进行预测定位。根据每天摄片记录的各区残留标志物数计算48 h、72 h、96 h传输指数(transit index,TI)TI=SRm/(RCm+LCm+SRm),RCm:右半结肠区标志物数;LCm:左半结肠标志物数; SRm:乙状结肠直肠区标志物数);72 hTI>,72 hTI<。
肛门直肠测压美国Medtronic Keypoint公司仪器Polygraf消化道压力监测仪、测压导管、灌注系统、IBM兼容性计算机、肛门直肠测压分析软件。方法检查前3 d禁服胃肠动力药及镇静药,检查当日不需禁食及肠道准备, 不做肛门指诊,排空粪便。定标后,嘱受试者左侧屈膝卧位,将前端附有刺激球囊的测压导管通过肛门插入直肠内10 cm,向外缓慢牵拉至近侧压力传感器距肛缘6 cm处,停2~10 min使受试者充分放松,测定直肠基础压力,并依次进行下列指标的测定[2]:①肛门括约肌功能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用力咳嗽增加腹压时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压;②直肠感觉功能直肠的初始感觉、初始便意感觉和最大耐受容量感觉;③直肠排空功能模拟排便动作时直肠的收缩压、肛门括约肌的松弛压;引起肛门直肠抑制反射的最小容量;直肠球囊充气(10 mL/次)压力单位用mmHg(1 mmHg= kPa)表示[3]。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用(±s)表示。,对组间和组内比较采用双侧t检验。P<,P<。
结果
结肠运输功能试验本组38例便秘患者口服20粒标志物后48 h拍片显示均已通过回盲部进入大肠,滞留部位:38例患者体内不透光标记物停留的部位为,右半结肠2例、横结肠3例、左半结肠4例、直乙部18例、全结肠11例。传输指数的检测情况为18例(%)72 h TI>,48 h ±,72 ±,提示出口梗阻型便秘。16例(%)72 h TI<, 48 h ±,72 h ±,提示慢传输便秘。其中直乙部滞留22例患者中有4例显示TI=,提示混合型便秘。各组48 h、72 h和96 h的结肠各区标志物滞留情况和结肠排除率见表1,其中4例提示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患者120 h直乙状结肠滞留,推测是混合型便秘。表1 48 h、72 h和96 h结肠排出率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
顽固性便秘的传输分型见表2。表2 顽固性便秘的传输分型
2 肛门直肠测压
肛门括约肌功能见表3。
各型便秘的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和肛管咳嗽压均较对照组低,且慢传输型低于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