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零部件镀铬技术条件.doc

格式:doc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零部件镀铬技术条件.doc

上传人:szh187166 2013/1/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零部件镀铬技术条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Q/LX
重庆隆鑫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发布
2006-02-10实施
2006-01-23发布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零部件
镀铬技术条件
重庆隆鑫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LX J1-2006
代替Q/LX J1-2005
前言
为了提高隆鑫工业集团摩托车产品镀铬件的质量,根据国家及行业的有关标准,并结合本公司对摩托车镀铬件的要求对Q/LX J1-2005进行修订而制定的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摩托车镀铬件的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增加了外观等级示意图见附录A;
对表1、表2内容作了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增加了钢镀铬件的热震试验检验镀层结合强度方法;
增加了通过冷热循环试验检验塑料电镀件镀层结合强度试验方法;
增加了孔隙率检验的检验溶液配制及检验方法
本标准由重庆隆鑫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重庆隆鑫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四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重庆隆鑫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四所
本标准主要修订人:王桂梅、吕琳。
本标准批准人:李兵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LX J1-2005。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零部件
镀铬技术条件
编制:
校核:
标准检查:
审定:
批准:
重庆隆鑫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零部件
镀铬技术条件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主要零部件镀铬前后的质量要求,电镀后的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隆鑫工业集团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金属和塑料零部件防护装饰性镀铬。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4955-1997 金属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阳极溶解库仑法
GB/T 4956-2003 磁性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法
GB/T 5270-1985 金属基体上的金属覆盖层(电沉积层和化学层沉积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
GB/T 6461-2002 金属基体上的金属和其它无机覆盖层经腐蚀试验后的试样和试样的评级
GB/T 10125-1997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GB/T 13911-1992 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表示方法
电镀件外观类别及镀层体系表示方法
电镀件外观类别
A类
对成车自然观察十分容易看见,装饰价值很高的部位。
包括:方向把管、消声器、后扶手(后货架)、挡泥板、轮圈、前照灯、转向灯、后视镜、仪表、方向柱螺母、装饰头、(骑式车)油箱盖、侧盖、减震器等零部件主视面。
B类
对成车自然观察容易看见,装饰价值较a级稍低的部位。
包括:保险杠、尾灯座、标牌、脚踏(蹬)、制动踏板(拉杆、摇臂)、装饰(盖条)、离合器操纵杆、启动杆、线夹、换档踏板、空滤器盖、曲轴箱盖、汽缸盖、装饰标件等零部件。
C类
对成车自然观察不容易看见,装饰价值低或无装饰价值的零部件。
包括:垫圈、随车工具、弯梁或踏板车的油箱盖等非外观件。
镀层体系分类及表示方法
常用镀层的种类及简化表示的含义见表1。
表1
基体材料
外观
等级
镀层种类
分层厚度μm
一般表示方法
简化表示方法


a
三层镍+普通铬
镍层总厚度≥25
底层半光亮镍12~15
高硫镍 1~2
光亮镍 12~15
普通铬 ~
Fe/Ep·
Fe/Ep·(Cr)25
四层镍+微孔铬
镍层总厚度≥18μm
底层半光亮镍8~9
高硫镍 1~2
光亮镍 8~9
镍封 1~
微孔铬 ~
Fe/Ep·
Fe/Ep·(Cr)18mp
三层镍+微裂纹铬
镍层总厚度≥18μm
底层半光亮镍8~9
高应力镍 2~4
光亮镍 8~9
微裂纹铬 ~
Fe/Ep·
Fe/Ep·(Cr)18mc
二层镍+硬铬 1)
镍层总厚度≥18μm
底层半光亮镍10~12
光亮镍 8~10
硬铬 15~20
Fe/Ep·Ni18dCr15hd
Fe/Ep·(Cr)18hd
三层镍+普通铬
镍层总厚度≥18μm
底层半光亮镍10~12
高硫镍 1~2
光亮镍 7~10
普通铬 ~
Fe/Ep·
Fe/Ep·(Cr)18
b
二层镍+普通铬
镍层总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