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技术培训总结.ppt

格式:ppt   大小:119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技术培训总结.ppt

上传人:suijiazhuang1 2018/8/5 文件大小:1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技术培训总结.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二类调查技术培训
2013年9月3日
技术总结
分三个方面:
考核评定概况
技术要点回顾
疑难问题解答
一、考核评定情况
考核分实地操作与笔试两部分
1、实地操作
以工组为单位,参加培训工组 10 个。
考核内容有小班勾绘、角规调查、卡片填写。
(1)小班勾绘:考核工组个,合格工组个。
(2)角规调查:考核工组个,合格工组个。
(3)卡片填写:考核工组个,合格工组个。
一、考核评定情况
2、笔试
以个人为考核对象,参加考核人员人。
90分以上人,80~90分人,70~80分人。
3、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一些标准理解还不透。多遍通读《方法》
掌握还不牢固。多实践,加强指导。
部分工组调查误差偏大。勾绘、角规测树。开展试生产,初期放慢速度,规范操作方法。
二、技术要点回顾
1、与2009年技术标准的主要不同点
(1) 取消了“经营班”区划
国有林场林地区划系统调整为“林场-分场(工区)—林班-小班”。小班号重编。
场外造林区划按“县-乡(镇)-村-林班-小班”,确保与县集体区划一致。
(2)土地分类及其标准
非林地细划分:耕地,牧草地,水域,未利用地,建设用地
(3)森林类别与林地保护等级
划分公益林保护等级按新标准,增加林地保护等级划分
(4)林种分类系统及划分标准
强调以林地落界和上报国家公益林备案为依据区划公益林
(5)树种(组)、优势树种(组)与树种组成
从一般灌木林分出石山灌木林
(6)龄级、龄组、生产期
用材林及相应乔木林各林种龄组调整
(7)林地和林木权属
取消其他国有林地所有权,增加林地使用权“被占”
(8)与林分、林木调查有关的标准及定义
增加森林经营管理类型,起源和经营措施类型更改
(9)森林生态状况
增加高保护价值森林
(10)立地条件
增加全坡,交通区位,林地质量
(11)重点林业工程类别
增加到12个类别
二、技术要点回顾
2、地类
有林地:郁闭度≥、红树林和竹林
纯林:一个树种(组)蓄积量(株数)占总蓄积量(株数)的65%以上的乔木林地。否则为混交林。
一般天然林应按混交林调查。
3、疏林地
一般乔木幼龄林、经济林、竹林、灌木林不疏林地
4、未成林造林地
速生按、速生相思、大叶栎、经济林木和竹林,无未成林阶段。当年造林成活率≥85%或保存率≥80%时即为有林地,。
二、技术要点回顾
5、地类优先级
有林地—国家特别灌木林—未成林造林地—疏林—其它灌木林
6、蓄积量调查起测条件
角规测树:乔木林小班平均胸径≥5cm;散生四旁树是乔木树种林木胸径为≥5cm
7、成土母岩土壤种类
二、技术要点回顾
8、特别规定
八角、玉桂、板栗、千年桐、橡胶等由乔木树种组成的经济林,以及鸭脚木、杨梅、乌桕等乔木型灌木林,按乔木林小班进行调查。
实行嫁接等人工矮化栽培的乔木,如荔枝、柿等,则作为灌木林调查。
二、技术要点回顾
9、角规观测点布设要求
现场布点:遵循随机+典型的原则,保证坡上、中、下均衡布点。
保持与林缘合理距离:至林缘的距离应大于小班最大胸径样木胸径值的1/2,单位为米。
现场标记:立木桩、系红绳
10、角规观测技术要求
检查拉杆,保证已经完全拉出。
将角规杆根部紧贴眼睑。
瞄准树木的胸径部位。
注意远处,特别是落差较大、被灌草遮挡的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