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从翻译美学视角看汉英散文翻译.doc

格式:doc   大小:48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翻译美学视角看汉英散文翻译.doc

上传人:jiqingyong345 2018/8/5 文件大小:4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翻译美学视角看汉英散文翻译.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翻译美学视角看汉英散文翻译

【摘要】翻译美学从美学角度研究翻译,为译学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本文以翻译家张培基的英译《故都的秋》为例,结合翻译美学理论分析张译散文的美学再现,为散文英译提供一定参考。
中国论文网/5/view-
【关键词】翻译美学;散文翻译;审美再现;故都的秋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一篇优美的散文往往文字优美,意境深邃,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散文翻译时,译者不仅要传达原文的思想内容,更要传达原文的美学效果。本文以翻译美学理论为指导,从翻译审美客体的形式系统和非形式系统探讨张培基所译《故都的秋》的审美再现。

20世纪80年代初,朱光潜首次提出“翻译美学”这一术语;1995年刘宓庆在《翻译美学导论》中把源语和目的语看作翻译的审美客体,把译者看作翻译的审美主体,在主客体的动态作用中构建了翻译美学的基本框架。简言之,翻译美学主要研究翻译中的审美客体、审美主体以及翻译过程中审美再现的手段。
3.《故都的秋》译文赏析
形式系统的审美再现
音韵之美。音韵之美体现在韵律和节奏上。散文对音韵的使用极广泛,不仅可以加强语言的音乐美,还增加了人们对语言艺术欣赏的情趣。翻译时译者应充分发掘译语的语言优势,通过头韵、内韵、尾韵等的巧妙运用实现音韵美再现。
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It will be most desirable to have them set of by some tall thin grass planted underneath here and there.
原文中叠词“疏疏落落”的使用给人以音韵上的美感,但是翻译时却很难不损其美。译者此处联想到英语中的押尾韵,将其译成“here and there”。将汉语的叠词之美恰到好处地转移到英语的尾韵上,使译文达到视觉美与听觉美的统一。
遣词之美。词汇层的审美信息主要体现在措词上。作者通常会花费大量时间去选词。精当的选词能给散文的美感和质感很大的提升,提高散文的档次。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同样需要精挑细选,以求尽可能地保留原作的韵味。
例:我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To enjoy its atmosphere to the full in the onetime capital, I have, therefore, made light of traveling a long distance …
译者把“饱尝”的译为“enjoy to the full”,既体现出尽情、饱的意思,又完全符合英文表达****惯。同样用“made light of traveling a long distance”来翻译“不远千里”。其中词组“made light of”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原文作者不在乎距离来欣赏北国的秋的感情。
句式之美。句法层面的审美信息主要体现在句子的结构上。散文是一种句式结构多样的文体,排比、对偶、重复等句式的层出不穷为散文增色不少。
例: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T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