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柴胡疏肝汤加减治疗胁痛施治体会.doc

格式:doc   大小:50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柴胡疏肝汤加减治疗胁痛施治体会.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8/8/6 文件大小: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柴胡疏肝汤加减治疗胁痛施治体会.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柴胡疏肝汤加减治疗胁痛施治体会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汤加减治疗胁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58例符合中医辨证属胁痛的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与对照组(78例)。对照组采用元胡止疼胶囊治疗, 治疗组采用柴胡疏肝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 %(P<)。%, %(P<)。两组均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柴胡疏肝汤加减治疗胁痛效果满意。
【论文关键词】柴胡疏肝汤;胁痛;中医中药
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常有饮食不节、情志不遂、感受外湿、跌仆闪挫或劳欲久病等病史。胁痛病位在肝胆, 又与脾胃及肾相关。其病理因素以湿热、血瘀、气滞、阴血虚等为主, 治疗当以疏肝、和络、止痛为基本治则。西医可见多种疾病, 如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胆道蛔虫、肋间神经痛、脂肪肝、肝硬化等。本文对158例胁痛患者进行对比观察, 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入院的158例符合中医辨证属胁痛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与对照组(78例)。治疗组平均年龄(±)岁, 平均病程(±)年;对照组平均年龄(
±)岁, 平均病程(±)年。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胁痛的诊断标准。其性质表现为刺痛、胀痛、灼痛、隐痛、钝痛等不同特点。伴胸闷、腹胀、嗳气呃逆、急躁易怒、口苦纳呆、厌食恶心等症状。
1. 3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元胡止疼胶囊(广东环球制药)口服治疗, 3次/d。治疗组根据胁痛的临床表现, 采取清热利湿, 舒肝行气, 活血化瘀的治则, 采用柴胡疏肝汤加减治疗, 药方组成:柴胡、枳壳、白芍、香附、川芎、虎杖、当归、川楝子、元胡、甘草各10 g, 郁金6 g, 白花蛇舌草30 g、贯众12 g, 水煎顿服, 2次/d, 亦可随症加减。均以20 d为1个治疗周期;可根据病情连续治疗1~2个疗程, 治疗期间控制饮食, 戒酒, 限高脂食物。
1. 4 观察指标进行血、尿、便等常规体检, 检查心、肝、肾功能等指标;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
1. 5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体征明显消失, 各项指标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体征部分改善, 肝功能指标部分恢复, 但总体疗效不甚理想;无效:经治疗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 甚至出现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6 。写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
二、结果
2. 1 临床疗效治疗组显效36例, 有效33例, 无效11例, %;对照组显效24例, 有效23例, 无效31例, %。治疗组总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