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doc

格式:doc   大小:48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doc

上传人:jiqingyong345 2018/8/6 文件大小:4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摘要】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是家喻户晓的佳作,一度被称为是描写革命者的最优秀的著作。同时它也受到了文学界的质疑。因其作者所宣传的斯大林路线被历史证明是错误的,所以关于它是否该被列入世界文学名著的问题,至今莫衷一是。
中国论文网/5/view-
【关键词】时代;作品;真实性;保尔;形象;作家
重新品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不会盲目崇拜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也不会过于看重它的政治目的而忽视其本身值得去反思的价值。仅以中肯的、辩证的眼光去审视、感悟它。
一、时代与作品的真实性
托洛茨基曾说过:“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这一决定性的事实也侵入到了文学。”[1]《钢铁》所出世的那个年代,列宁推出了“新经济政策”,苏联人民的生活在此之下也得到了改善。然而在走着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新经济政策很容易被那些缺乏政治修养和经济概念的人误以为重走资本主义道路。《钢铁》一书将当时社会的混乱,党内斗争的激烈与残酷以及人民生活的日趋困窘都过分的简单化,甚至并未直观现实。它反映的仅仅是社会光明一面,或者是为了鼓吹斯大林路线。
文学作品要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这就是要文学作品对社会生活作出客观再现。巴尔扎克说过:“获得全世界闻名的不朽的成功的秘密在于真实”,“艺术家的使命就是把生命灌注到他所塑造的这个人体里去,把描绘变成真实”。[2]以此标准来衡量,《钢铁》的确反映的仅仅是当时社会的一个侧面,并未完全,直观而全面地刻画。有人责备保尔泯灭了个性意识,成为斯大林模式下的木偶。可是这同样也是保尔的不幸,正如中国封建主义下遵循三纲五常的年轻人,他们的个性被压迫,甚至磨灭,固然自身有不可逃脱的责任,但又怎能忽视社会环境所造成的原因?在那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能够坚守方向,发挥出应有的功能,这本身就是个性价值的实现了。保尔正是如此,以千万人的幸福为自己存在的意义。但是,历史的车轮碾过所有的一切都无法逃脱,保尔也不例外。他就是再怎样富有个性,蔑视神权,忌恨富农,也还是无法在斯大林极左思想下保持原有的真挚、朴实的品质。
二、主人公的形象
文学通过创造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特性。而《钢铁》中的主人公保尔的形象又如何呢?继上文的批评来说,保尔这一形象并未全面而真实地刻画出当时的社会现实。从一开始,他的模子就已定型了。因提出哥白尼的地心说问题而被神父罚站,从而在神父的面粉里撒烟末;被母亲送到车站食堂打工而不抱怨一句;厌恶以维克多为代表的中学生等等,一切都体现了他具有反抗精神和坚强意志。就是此后加入共青团,他也有偏狭,憎恶一切从事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事业,看不起那些玩“鸽子”的同志,厌恶年少时的热恋对象与其丈夫等等。由于缺乏独立的思考和正确世界观的领导,保尔的思想很容易受斯大林模式的影响,走上错误的道路。然而他却不能判别和认清,甚至将曾与自己同生死共患难的战友杜巴瓦视为“坏蛋”。此外,整个文学塑造革命者的经验不够充分,没有足够的心理剖析,过于抽象性,忽视了个人本身的精神世界的描写。
“苏联的革命文学作品中透露着乐观的悲剧性……其个体的牺牲将唤起更多人投身到革命事业之中。形成了苏联文学特有的悲剧模式:不渲染死亡带来的悲哀和痛苦,而是着眼于死者对生者的启迪和激励,抒发后来者的悲壮豪情。”[3]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