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古代诗歌的“炼字”教案(叶).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代诗歌的“炼字”教案(叶).doc

上传人:xunlai783 2018/8/6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代诗歌的“炼字”教案(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代诗歌的“炼字”
教学目的:
1. 明确“炼字”的大致范围,重点炼动词、形容词。
2. 了解炼字的作用。
3. 掌握常见题型的答题技巧。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设题角度中的炼字方面的考查;
2、通过讲解和练****归纳积累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炼字型鉴赏题的答题方法
2、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诗词鉴赏水平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顾古人有关炼字的名言,从中体会炼字的重要性。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二、高考常见题型:
1、诗中的某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直接鉴赏
2、诗中某句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确定字并鉴赏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 亮观点并比较鉴赏
三、炼字对象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木兰花》宋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根据这些诗句以及你的做题经验,在做炼字题时我们要重点关注哪些类型的词呢?(让学生七嘴八舌地说,教师再呈现PPT整理)老师做了一个整理。
小结:
关注动词
二、让学生指出下面句子中哪些字词用得好。(由学生教熟悉的数据入手,为下一个环节——明确炼字的大致范围作准备)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板书:一字显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板书:一字显旨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板书:一字传情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教师指导:鉴赏古典诗词,要特别注意对字词的推敲
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
三、明确炼字的大致范围。
引入: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
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并以杏花的盛开衬托春意之浓,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2、形容词(板书):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写出形象的特点,从而体现意境特点,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解析: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解析:曰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3、副词(板书):副词常用来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以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巧妙地使用副词往往能使诗歌的内容变得深刻。
例3:闺中***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
解析:前两句写***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