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沈阳农业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GPS测量
系别: 建测系
专业年级: 10级工程测量技术1班
学生姓名: 赵国龙年月日
指导教师: 刘岩年月日
评阅人: 年月日
学号: 137637028 年月日
目录
前言 - 2 -
第一章 GPS-RTK技术介绍 - 3 -
一、 GPS-RTK技术的原理 - 3 -
二、 GPS-RTK技术测量特点 - 4 -
第二章 GPS-RTK在工程中的应用 - 6 -
一、地形测量 - 6 -
二、地籍测量 - 8 -
三、线路测量 - 9 -
(一)架空线路测量 - 9 -
(二)管线测量 - 9 -
四、渠道测量 - 11 -
五、放样 - 12 -
(一)点放样 - 12 -
(二)线放样 - 12 -
第三章 GPS-RTK的具体操作 - 14 -
一、架设基准站 - 14 -
二、新建工程 - 15 -
第四章 GPS-RTK的发展 - 17 -
参考文献 - 18 -
顶岗实践中主要工作内容介绍 - 19 -
致谢 - 21 -
前言
GPS-RTK(Globle Positioning System-Real Time Kinematic)技术,是以载波相位测量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它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GPS测量技术。
大二期间学习了GPS这门课程,并对GPS-RTK技术有了初步了解,在学校的安排实习和社会实践中也真正接触到了它。也能用它进行一些简单的测绘活动。体会到了先进仪器与技术的方便与快捷。
由于学生学习和工作实践中,与之多为接触。曾用之进行过地籍测量、地形测量、线路测量、放样等。故对它也有了初步了解。本论文中就GPS-RTK技术的原理、特点、应用、具体操作及发展浅谈一下我的理解。由于GPS-RTK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同时学生水平有限,论文中难免出现错误或疏漏之处,恳请老师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编者
2013年5月13日
关键词:
GPS-RTK 原理特点应用具体操作发展
第一章 GPS-RTK技术介绍
GPS-RTK技术的原理
图1-1 实时动态定位测量图1-2 基准站
GPS-RTK(Globle Positioning System-Real Time Kinematic)技术,是以载波相位测量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所谓载波相位测量就是利用载波进行伪距测量。根据接收机的运动状态不同分为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此技术由于接收机处于运动状态实时可以测量点的位置。利用两台GPS接收机分别安置在基线两端,同时观测相同的卫星,通过两测站同步采集GPS数据,经过数据处理以确定基线两端点的相对位置或基线向量的方法叫做相对定位。这种相对定位的过程称差分GPS定位。作业过程中这两台GPS接收机一台是流动站或称用户站(如图1-1),另一台叫基准站(如图1-2)。基准站将同步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发送给用户观测站即流动站。在用户站上,GPS接收机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和改正数据,然后根据相对定位原理,实时地计算并显示用户站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用户站与手簿通过蓝牙连接,数据都存储并显示在手簿上(如图1-3)。
图1-3 手簿
目前动态测量采用两种作业模式:
自由RTK。首先在某一起始点上静止地观测,以便采用快速解算整周模糊数的方法实时地进行初始化工作。初始化后,流动的接收机在每一测站上,静止观测数历元,并连同基准站的同步观测数据,实时地解算流动站的三维坐标。
自动RTK。同样方法先完成初始化工作,然后,运动的接收机按预定的采样时间间隔自动进行观测,并连同基准站的同步观测数据,实时地确定采样点的空间位置。对运动目标来说,可以在卫星观测点上,静止地观测数分钟,以便重新初始化,或者利用动态初始化(AROF)技术,重新初始化,而对于海上和空中的运动目标来说,则只有运用AROF技术,重新完成初始化工作。
GPS-RTK技术测量特点
GPS系统是目前在导航定位领域应用最广泛的系统,他以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多功能、易操作等特点著称,比其他导航定位系统更具有优势。
GPS-RTK技术测量特点:
定位精度高
在实时动态定位(RTK)中,定位精度可达到厘米级,能满足各种工程测量的要求。其精度随着GPS定位技术及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还将进一步提高。
实时定位
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导航,可实时确定运动目标的三维位置和速度。
观测时间短
流动站初始化观测1-5 min后,并可随时定位,每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