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儒林外史》之《匡超人》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儒林外史》之《匡超人》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beny00011 2015/8/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儒林外史》之《匡超人》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儒林外史》之《匡超人》教学设计
立足文本,从作品的语言文字描述中读出作者的情感态度,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评述人物的形象特征,欣赏并品味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把人物放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理解。
从教材提供的选段出发,辐射到小说的有关章节,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匡超人在那样的儒林环境中,是怎样从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到可笑可鄙的人的,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
教学任务
,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阅读文本,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与学生一起探讨匡超人的形象特征及其现实意义,探讨《儒林外史》的影响,以及它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引导学生阅读小说第15-18回,全面了解匡超人变质堕落的全过程。
,让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探讨《儒林外史》的独特结构及其讽刺手法等艺术成就,从中外文学视野的高度来观照吴敬梓和他的《儒林外史》。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
学****准备
利用网络或相关书籍完成下面的预****任务:
学生──
,以及小说第15-18回,初步了解匡超人的形象特征。
,读出自己的感悟,记下发现并思考的问题。
《儒林外史》。
教师──
,系统地掌握作品的基础知识,把握人物形象特征,并且制作课件,通过声光效果,以及各种的文字资料,提高课堂效率,扩大学生的视野。
教学环节一:说说“儒家”和“儒林”
儒家作为一种学术流派,儒士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在传统的中国社会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东汉班固在他的《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序》中是这样说的: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己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浸衰。此辟儒之患。
作者笔下的儒林是个怎样的社会阶层?这些人物是“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之流吗?读一读《儒林外史》,理一理其中的人物关系,答案便不言自明。
吴敬梓把作品的主要人物锁定在儒士阶层,通过塑造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构筑芸芸众生的儒林,来表达自己对科举制度、功名富贵等社会现实的深刻见解,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作者取材视角之独特,对社会批判的力度也是显而易见的。
教学环节二:说说你所知道的吴敬梓和他的《儒林外史》
请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吴敬梓和他的《儒林外史》,教师作必要的补充。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中年后自称秦淮寓客。晚年潦倒扬州,常吟张祜诗句“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而一语成谶,五十四岁客死扬州。出生于世代书香官宦家庭,至其父时家境破落让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科场失利又使他对科举的***、士大夫阶层的堕落有了清醒的认识,最终使他彻底告别科举仕途,不再与统治阶层为伍。三十三岁时移居南京,在秦淮水亭,历时十余年时间,创作出惊世之作《儒林外史》。
至于小说的主题,请学生认真阅读理解单元及课文导语。
教学环节三:探讨匡超人的形象特征及其社会意义
《儒林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