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论文:教学实践论.doc

格式:doc   大小:76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文:教学实践论.doc

上传人:54156456 2018/8/7 文件大小:7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文:教学实践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九章课程知识论
[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的本质及其认识发展的逻辑,全面了解知识体系的发展及课程知识的复杂类型,深入理解不同课程知识类型的合理性建构规律,准确把握课程分化和综合的辩证法极其重要价值。
[内容提要]
知识的本质及发展;课程的本质及课程知识的特点;知识的各种类型;各种类型知识的合理性建构规律;学科分化和综合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对知识的本质及其认识发展的逻辑、各种课程知识类型的合理性建构规律、课程分化和综合的辩证法的理解,难点是全面把握学科分化和综合的性质、特点、地位和价值。
[教学方式]
主要为课堂讲授,兼有课堂提问和师生对话交流。
第一节课程知识的本质
一、知识的本质及其认识发展
什么是知识,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认识。
(一)古代的认识
柏拉图认为,知识是天赋理念,理念是关于事物普遍性、永恒性、绝对性、必然性和本质性的知识。其对象是超验的、不可感的。巴门尼德、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都持类似观点。
(二)近现代的认识
近代一般认为,知识首先是人类后天获得的认识和行动方式,是人们在改造世界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有人把知识分为经验知识、科学知识和哲学知识。
(三)科学知识
1888年达尔文在《生活信件》中指出:科学就是真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和结论。
英国现代物理学家、:所谓科学,就是通过国家出钱满足科学家的好奇心。
我国有人认为,若从哲学角度讲,科学不是别的,它实际是违反常识的一种思路,是对司空见惯的事物投以新的一瞥。多数学者认为,科学是一种系统知识体系。
科学学的创始人贝尔纳认为根本不应该也不可能给科学下一个严格不变的定义。他在其著作《历史上的科学》的序言中说:“科学这一问题在本书的各处都是从广义上来加以使用的,我在其中无论何处也不曾企图把它硬塞到一个定义里去。事实上科学在全部人类历史中确实已如此地发生了重要变化,以致无法给其下一个合适的定义。
(四)后现代主义对知识有多种解释
福柯从知识与语言、与权力关系的角度认为:“知识是由话语实践按照一定的规则所构成的一组要素”;“知识是一个人能够在话语实践中能够谈论的东西”(参见石中英著:《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版,第19页)。
二、知识体系的发展
(一)亚里士多德的知识分类及其体系
亚里士多德以人的活动为准则,把纯认识活动的学问叫做理论哲学;把研究人的行为的学问叫做实践哲学;把关于创作、艺术等活动的学问称为创造的哲学。在理论哲学中有物理学、数学和作为“第一哲学”的形而上学。
:《范畴篇》《解释篇》等
:《物理学》《论天》等
:《论灵魂》《论感觉及其对象》等
:《动物志》《动物的器官》等
:《形而上学》
:《尼各马科伦理学》《优台谟伦理学》
:《政治学》《雅典政制》
:《修辞术》
:《论诗》
(二)培根和法国“百科全书”派关于科学的分类
培根和法国“百科全书”派主张科学分类应从理性出发,他们认为人类理性有三种能力:记忆、判断、想象。因此,有相应三类科学。
:历史学等。
:诗歌、艺术等。
:上帝的哲学、人的哲学等
(三) 圣西门关于科学的分类
圣西门把科学分为“简单的科学”和“复杂的科学”,他认为各门学科的分类应以区分研究对象的分类为基础,因此,他把所见到的一切现象分成天文学现象、物理现象、化学现象和生理现象,与此相应,研究这些现象的科学是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理学。
:简单的科学
、物理学、化学、生理学
:复杂的科学
(四)钱学森关于知识的分类
钱学森从整个科学技术体系出发,将知识划分为哲学、自然科学、数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学等六个组成部分。
三、课程知识的本质
(一)课程的本质
“课程”一词在中国最早出现在唐代。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关于“宽着期限。紧着课程”中的“课程”含义主要是指“功课及其进程”。
在西方,“课程”一词源于拉丁语“currere”,意为动词“跑”;根据词源,西方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动态的“学****的进程”。斯宾塞在其名著《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最早使用词源为名词“跑道”的“curriculum”,使课程成为表述静态的、外在于学****者的“教学内容的组织系统”。
对于课程的本质概括起来有三类定义。其一,作为学科或者教学的科目。其二,作为教学目标或计划。其三,作为学****者的经验或体验。
(二)课程与教学
对课程与教学关系的理解与对教育本质的理解有密切联系,甚至可以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