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阳光灿烂的日子》
年份:1994年
类型:剧情
地区:中国香港语言:汉语普通话
色彩:彩色
导演:姜文
编剧:姜文
摄影:顾长卫
原著:根据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改编
镜头语言
空镜头:影片的开头就用了一个空镜头,蔚蓝的天空似乎预示着在广阔的天空下,一群年少轻狂的青年人们在演绎着自己的故事,接着就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整部影片的发展时间和国家的大事件都具有一致性。在青年们的生活中,影片中会穿插国家和国际的大事件。音乐响起,军人们欢天喜地的扭秧歌、手舞足蹈,此处运用了一个交叉蒙太奇,不远处有几个小孩子在奔跑,他们都是为了欢送去参军的人们,为他们祝福,为他们歌唱。
慢镜头:
在马晓军从唐山回来,朋友们都开始隔离他,在游泳中,用了一个慢镜头,小军爬上跳水台,那悲壮的一跳似乎具有很强的仪式性,在水中,朋友们开始用手推、用脚蹬,影片用了一个慢摇的镜头,来表达当时的悲痛。
长镜头:
影片中运用大量的长镜头,从而保证了影片的完整性。
顾长卫的摄影为《阳光灿烂的日子》提供绝佳的画面支持,大量长镜头深焦摄影和俯角仰角拍摄的运用除了让画面空间维持完整性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这种拍摄技法常常让影片中的人和物有一种从遥远时空而来的意境,形成一种梦幻般的感觉。有多少人曾经迷失在这金黄色的梦中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姜文的这个梦也一定是大多数人的梦,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经常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亦真亦幻,梦耶非耶?
蒙太奇
电影具有实践上的跨越,一个镜头可以穿越时空的隧道,孩子们在玩弄着,向上抛书包来玩耍,此时用了一个蒙太奇的手法,换了一个镜头,小学时光匆匆而过。
影片中有一个镜头的转换,形成强烈的对比蒙太奇,由极动到极静,有同学们热烈欢迎军人们凯旋时的欢腾,到米兰的房间里的宁静。
影片中穿插了一段初中在校的情景,由冯小刚扮演的胡老师为影片增添了不少喜剧色彩,其中一个镜头的交叉描写,由一个全班同学的全景描写和胡老师的孤立镜头,形成强烈的对比,此时就有很强烈的矛盾冲突在里面,一场恶作剧最终也是胡老师被打败。
色彩
·黄色基调为主:1,它像黄色老照片一样,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一切会把我们带入金黄色的回忆之中。那是一种对自己青少年时光的暖洋洋的记忆。
2, 主要是其主人公马小军心境的一种外射
·蓝色(游泳池那一片浅蓝浅蓝的水域):蓝色是冷色。是离开观众向自身的中心收缩,我们在蓝色中感到一种对无限的呼唤。
各方点评
中国导演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堪称是94年度全世界令人赞绝的、至今仍渴望观看的影片之一。它是一部从内容到形式都全新的中国电影,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影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时代》周刊
《阳光灿烂的日子》无疑是90年代中国影界的意外之喜。它带给观众的决不仅仅是一种无所事事的闲聊调侃,也不仅仅是对特殊年代的追忆与讥讽。当观众深深地为影片打动时就会发现,这部影片所展现的竟是一个意象丰富、意味深长的“社会一个人”、“文化一心理”图景。
——著名影评人陆镜
影片解构:当第5代导演上山下乡插队劳动时,留在北京的小弟弟、小妹妹们反而因此过着无法无天的半逃学生涯。父母、师长、兄姐,谁也顾不上他们,他们的成长有太多的放任、放肆、无政府似的蛮横。《阳光灿烂的日子》完全抓住了这个基调,全片以一种快速、冲击力强的节奏进行,一气呵成让人几乎目不转睛。姜文对青春的回顾决不像第5代导演有那么多的沉痛和反省,他的谓叹是对青春的恍惚和留恋,是对青春骤然消失的怅惘,然后更多的是对青春及那个时代的讴歌,与第5代的中华民族的伤痕南辕北辙。他在片中几乎没有触及文革,但这等年轻、这等激情却是文革初期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