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产业政策与数据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118KB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产业政策与数据分析.doc

上传人:653072647 2018/8/8 文件大小:1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产业政策与数据分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产业政策与数据分析
第 39 期
(总第760期)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2017年10月26日
国信观点: 从微观视角看产能过剩
宏观导航: 专家解读十九大报告十大关键词
证券时报:稳中向好格局不变谋定未来30年
连平:中国金融改革开放跨上新台阶
数据快报: 刘建伟:解读9月份房价数据
政策快递: 英国政府18条建议抢夺人工智能主导权
国际产经: 魏欣: ***贸易协定会被废除吗
内部报告: 聚焦十九大:紧抓科技创新“牛鼻子”
王国刚:以资产负债率计量杠杆率更合理
从微观视角看产能过剩
化解过剩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总书记强调,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总的原则是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李克强总理指出,要更加注重运用市场化办法化解过剩产能。产能的形成与市场微观主体的生产、投资决策直接相关,过剩的背后有着客观存在的机理。理清这一脉络,有助于构建化解过剩产能的长效机制。
一、微观视角看产能过剩能有效避免认识误区
当前,对产能过剩形成原因存在一定的认识上的误区:一是将过剩的原因全部归集到体制和管理部门,认为产能之所以过剩完全是因为管理不当。二是将产能过剩的原因全部归结为周期因素,认为产能过剩主要是由外部需求萎缩造成的。上述两种观点的不当之处在于忽视了导致过剩的微观机理,遗漏了对企业自身行为的分析,没有把过剩的原因同投资行为、市场规律放在统一的框架内进行考虑。
微观视角的重要性就在于,揭示出产能过剩存在一定的客观、自发因素,而非全都是主观原因,从而为科学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避免认识上的误区。这些微观层面的因素包括投资的“潮涌现象”,生产中的“窖藏举动”和竞争中的“博弈行为”。企业在“理性人假设”的前提下自主决策,同样会诱发产能过剩,加之“市场失灵”在一些行业内的存在,产能过剩的原因错综复杂,对治理手段的精准化、多样化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从企业行为的角度解释产能过剩的微观原因
产能过剩的微观机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基于“潮涌现象”的过剩,二是基于“窖藏行为”的过剩,三是基于“企业博弈行为”的过剩。三种情况下的作用机制基本上从企业行为的角度解释了产能过剩的微观原因。
(一)“潮涌现象”下的产能过剩
“潮涌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个体理性投资的“潮涌”仍然可以引发产能过剩。
首先,行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强化了企业对开展投资的良性预期。从工业行业的性质上看,重化工行业属于成熟产业,我国在这些领域中的技术较为成熟、产品市场已经完善,在世界产业链中也占据了一定的位置,全球化进程无形中增强了国内企业对进入这些领域的信心。
其次,信息不对称又使得投资行为出现潮涌,甚至带有一些盲目色彩。企业对行业前景看好的同时,却无法及时知晓相关领域的产能利用率、企业数量等信息。在此背景下,本着“加速投资、尽快获利”的理性目的,投资进程通常会加快,当行业中进入企业的数目达到一定程度时,行业就会发生投资过度,出现“潮涌现象”。
第三,金融机构本着规避风险的目的也乐于给予重化工项目信贷支持。这客观上形成了一种“羊群效应”,相比于一些新兴产业,传统的信贷资源更愿意向预期稳定、产业链成熟的重化工业领域汇集。等到每个企业的投资完成后,不可避免地出现产能的严重过剩。
(二)“窖藏行为”下的产能过剩
窖藏效应的核心观点是,企业倾向于做有关生产要素的储备,防止未来出现市场需求增加但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理性跨期决策行为的结果可能导致生产能力的过剩或者资产的闲置,为产能过剩埋下隐患。
一是窖藏要素客观上积累了资本,符合企业的决策倾向和偏好。理性厂商在波动的经济环境中,如果预期到未来市场需求更大,为保持生产的连续稳定,会预先对生产要素如原材料、设备、劳动力等进行投资储备。特别是一些大宗原材料的金融属性日益突出,多数企业认为储存一些原材料和相应的生产能力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即使在经济周期的低谷,厂商也并不一定自动减少生产要素,在预计未来需求可能还会上升的前提下,且调整要素成本要高于要素窖藏成本时,厂商会选择继续存储这些生产要素。
二是要素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滞后效应客观上加剧了窖藏行为。由于从生产要素投入到形成生产能力具有一定的滞后期,前期的投资在下一期才能形成生产能力,微观厂商通过保有过剩要素的方式来避免未来缺货带来的损失。窖藏的要素包括生产技术、机器设备、人力资源等,这些要素窖藏容易、淘汰难,客观上加大了产能过剩的治理难度。
(三)“博弈行为”下的产能过剩
博弈行为的核心观点是,行业中优势企业为了保持市场份额,维护市场地位,倾向于通过设置进入壁垒,阻止其它企业进入该领域竞争。
一方面,“在位企业”的产能扩建客观上起到了筑高行业壁垒的作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