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docx

格式:docx   大小:20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docx

上传人:xxj16588 2018/8/8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
认、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材内容分析
本文是作者在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对写作初衷,鲁迅
说:“是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回忆旧时的好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寄一丝安慰”。文章状物、叙事、写人都栩栩如生,是鲁迅散文中的精品。“景是儿童心理的景,情是儿童心理的情”。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基础,但年龄小、好动,思想不能长时间集中起
来听课并且自主阅读和自主研读的锻炼还不够,无法使语文阅读的高效积极开展开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更多采取以学生自主阅读研读为主,老师引导示范点拨为辅的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鼓励学生养成良好阅读学********惯。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了解鲁迅及《朝花夕拾》2、学****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
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境的写法;体会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写作学****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品味
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教师集体活动
教师个人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播放歌曲《童年》,用童年的话题引出所学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二、了解作者及作品: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朝”指早晨,这里指童年;“夕”指晚上,《朝花夕拾》是作者童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三、自读感知。
1、散文属于记叙文体,是与小说、诗歌、戏剧并称的文学体裁。散文的重要特征是“形散神不散”。
2、解题:何谓“三味”?
3、读准文本中的字词的读音及意思:
四、学生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从文题来看,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a)点明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很明显就是把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内容。c)表明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2、阅读1—8段,以“一个的童年”说一段话或给个这几段加一个小标题。
明确:百草园是我的乐园:(1)有趣的景物;(2)有趣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3)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
二、合作交流,感悟探讨:
教师介绍:
宋代李淑《邯郸书目》有“书三味”的说法:“诗书,味之太羹(gēng),读史为折俎(zǔ),读子为醯(xī)醢(hǎi)。”
意思是:读《诗经》《尚书》等经书如吃未加作料的原肉汁;读史书如吃大块的肉;读诸子百家的书如吃调好味道的肉酱。•三味书屋柱上有对联“至乐无声唯孝弟,太羹有味是诗书”可证此说。
学生朗读课文字词
给1—8语段拟小标题
1、作为散文,要有文眼贯穿其中,你认为1——8段的文眼是什么? “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2、学生赏读第二段,勾划出景色描写和细节描写的段落。
①提问: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多少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什么? 皂荚树、桑椹等
②提问: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景物写得那么具体、生动、真切?百草园为什么是“我那时的乐园”?(重点引导学生如何描写景物。)
1、多角度写景,色形声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2、写景有序,层次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