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因为爱,所以批判.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因为爱,所以批判.doc

上传人:zbggqyk171 2015/8/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因为爱,所以批判.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因为爱,所以批判
《四世同堂》,一部民族的痛史、愤史。在《四世同堂》中,老舍继承了鲁迅改造国民灵魂的五四传统,把造成国人性格懦弱、敷衍、苟且偷安的思想根源指向传统的北平文化。
而整个北平文化又是以家族文化为基础的。
因此老舍在《四世同堂》中便集中地审视了中国的家族文化,对其消极性因素进行了理性的审视与批判。
如果说鲁迅从思想的角度,茅盾从政治、经济的角度切入社会现实乃至整个人生的话,那么老舍则是从文化层面上观察和描写人物,解释人与社会的关系,探讨民族的命运。
文化与人一样,有优点也有缺陷。
北平,作为几百年的封建帝都,北平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同步性使得北平文化所体现的中国文化的底蕴无与伦比。因此,北平文化传统,很大程度上就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典型体现。对北平文化的“自我批判”,也就是对中国文化的深层挖掘。
一、整个北平就像一个大的四合院,一层一层,逐渐往里凝聚,最后高度集中在一点上。这种布局是皇城帝都高度集权的体现
先来看北平的城市布局和结构。
与西方城市相比,北平的城市结构是封闭的、保守的。整个北平就像一个大的四合院,一层一层,逐渐往里凝聚,最后高度集中在一点上。这种布局是皇城帝都高度集权的体现。
它有着严格的制约和界线;同时,这种构成方式对居住者的心态,有着深刻的影响。那就是一种典型的“太平民心态”。
在他们心里,“进了城,就可以安享太平,就有了安全”。
生活在北平,北平人是自豪的,而最使他们自豪的,是他们比别人更重礼仪。这种讲礼就是“太平民心态”的一种典型体现。北平人的讲礼还不同于一般的讲礼,它讲得头头是道,讲得成了学问。这礼在透出浓厚的人情体贴的同时,“世故”亦在其中。
亲切而又适度,才合于礼。北平人的礼仪文明在这一点上不同于乡俗人情,这里又有“分”,讲求“实际”,明于限度。因为会讲礼,成就了老舍笔下人物的自信与自尊,那自尊也就铸就了气质风度(“北京城中,连走卒小贩全另有风度”)。在市民人物,这份“尊敬”则有助于避免俗媚――通常市民文化中最致命的病象;如小说中棚匠刘师傅的凛然之气,小文夫妇的雍容大度。闲雅神情、尊严态度、礼仪文明使古城于优雅中更添了尊贵。北平市民沉醉在这种文化的尊贵风度中,不由自主。
二、“应当先责备那个甚至把屈膝忍辱叫作喜爱和平的文化。那个文化产生了静穆雍容的天安门,也产生了天安门前对着敌人不敢流血的青年”
北平的文化是一种熟透了的文化,在这种文化中,难免存在着我们民族精神方面的许多弱点。瑞宣满怀报国雪耻之心,却因为是长孙,恪守着“慈父孝孙”的封建伦理道德,始终没能走出北平去参加抗日斗争。小崔不愿为冠晓荷这样的***拉车,理直气壮,可是大赤包因此打了他一巴掌后,他却被
“好男不跟女斗”的陈腐观念束缚着,不敢还手。作者还借其他人物之口,对北平的文化传统进行了批判:“当一个文化熟到了稀烂的时候,人们会麻木不仁地把惊魂夺魄的事情与刺激放在一边,而专注意到吃喝拉撒中的小节目中去”;“……应当先责备那个甚至把屈膝忍辱叫作喜爱和平的文化。那个文化产生了静穆雍容的天安门,也产生了天安门前对着敌人不敢流血的青年”。在国破家亡的危难时刻,北平的市民没有奋起抗争,封建保守、息事宁人的文化心态使他们在惨淡的现实面前惶惑、犹疑,甚至退缩、苟且。老舍用笔真实而沉痛地写出了北平市民的这种亡国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