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西周礼乐制度的地理流变.doc

格式:doc   大小:49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西周礼乐制度的地理流变.doc

上传人:jiqingyong345 2018/8/10 文件大小:4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西周礼乐制度的地理流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西周礼乐制度的地理流变

【摘要】礼乐制度”是西周时期实行的重要制度之一,具有维护贵族的世袭制、等级制和加强统治的作用。本文主要从礼乐制度的来源,各诸侯国的疆域和用乐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流变来说明了礼乐制度的影响以及它在西周所处的重要地位。
中国论文网/5/view-
【关键词】西周;礼乐制度;地理流变
一、西周礼乐制度的来源和内容
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西周时期。为了加强统治,周王朝初期的统治者实行了“封诸侯,建同姓”的政策,把周王室贵族分封到各地,建立西周的属国。周武王死后,年幼的成王继位,武王的弟弟姬旦即周公辅政。周公姬旦是位德才兼备并且忠心耿耿的臣子,曹操曾于《短歌行》中曾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来赞扬他的忠诚与认真。周公在“分邦建国”的基础上“制礼作乐”,总结、继承、完善,从而系统地建立了一整套有关“礼”“乐”的完善制度。“礼”是指用于表现等级的行为规范,“乐”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熏陶人们思想的音乐。“分封制度”就是周公所制之“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分封制的普遍展开,形式有何很大的变化,宗法制也应运而生,它也是周公制礼的一项重要内容。
礼乐制度是以乐从属礼的思想制度。以“礼”来区别宗法远近等级秩序,同时又以“乐”来和同共融“礼”的等级秩序,两者相辅相成。在统治阶级内部所设定的等级具体表现为“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古代舞队的行列,八人为一行,叫一佾。按周礼,天子的舞队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公六佾,诸侯四佾,士二佾。这样,阶层不同从而使用舞队人数的不同,是为了给人们灌输君权至上无人能与之相抗衡的等级秩序思想。
周代的音乐领导机构“大司乐”是世界上出现最早,规模最大的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机构,它所培养的对象是王和诸侯的长子、公卿大夫的子弟、从民间选拔的优秀青年。主要教授学员们学****六代乐舞与小舞。大司乐教育贵族子弟学****音乐并非是让他们真去正的表演,而是让他们懂得“礼乐”是一种有效的治国方式。
二、西周疆域(各诸侯国地理分布以及他们的用乐情况)
(一)西周疆域和各诸侯国:西周兴起于今陕西渭水流域。灭商后,占领了东方大片地区,建立起一个东自大海,西抵羌戎,北达鬼方,南至荆楚的庞大的奴隶制国家。
周代的分封制的真正实施始于周公平定三监之乱以后,分封制的实施是夏商以来政治格局的改变的转折点。周天子“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是通过制礼作乐的形式而完成的。周公所制的“礼”首当其冲的便是分封诸侯。“封建亲戚”,这便是周代分封制度的核心内容。周代封建国家的数量很多,但是居于要冲的大国则绝大部分为周王室中的人。周代所分封的主要诸侯国文王子辈的诸侯国有:管、蔡、霍、鲁、卫、曹、原、毕等;属于武王子辈的有:晋、应、韩等;属于周公子辈的有:凡、刑、蒋、茅、祭等。
这些诸侯国都分布在当时最发达的地区,也就是周王朝统治的核心地区。所谓“封建亲戚一以番屏周”,在这些诸侯国的分封上表现得最明显。
分封制的实施是对于旧的政治结构和经济关系的一次全面变动,分封制所造成的政治格局也已经形成,宗法制度此时应运而生。宗法制度在古代社会结构的演变中有深远的影响。分封——宗法系统是周代社会政治结构的主要形式,是周代社会发展的轴心。
(二)诸侯国礼乐情况
(1)音乐方面:西周的礼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