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浅论良渚玉器的制作工艺与艺术价值.doc

格式:doc   大小:5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论良渚玉器的制作工艺与艺术价值.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8/8/10 文件大小: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论良渚玉器的制作工艺与艺术价值.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论良渚玉器的制作工艺与艺术价值
【】良渚玉器数量很多,玉雕技艺之精湛,令人赞叹不已。良渚玉器以琮、璧、钺最多,造型宏大雄浑,风格严谨深刻,纹饰以神秘莫测的神人兽面引人入胜,阴线雕刻和浮雕完美组合,成为当时南方玉雕的最高水平代表。
【关键词】良渚玉器;制作工艺;艺术价值

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最早为距今6037年-5535年,最晚则是距今4131-3689年[1]。他以太湖流域为中心,南至杭州湾北达苏北海安,东起东海,西到宁镇山脉东侧。其源头是马家浜文化、菘泽文化。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各种各样的文物,其中玉器是最重要的文化内涵,几乎达到了无墓不出玉的程度,这在史前考古中是绝无仅有的。展示了史前时期灿烂的玉文化,令人惊叹。出土的玉器有:礼器、兵器、配饰、工具、弄玉、葬玉等应有尽有。器型则有壁、琮、璜、钺、镯、管、珠、坠、冠状饰、牌饰等十几种,以及各种动物肖像、玉器。而每一种玉器无论是在制作工艺上还是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都是值得称赞的。
1 良渚玉器的制作工艺
玉比普通的石料坚硬的多,加工起来很困难。先民将加工石器的丰富经验运用于玉石,发展为一整套的加工方法。良渚时期治玉的工艺,大致有切割、打样、钻孔、琢纹、研磨、抛光等工序,已经具备了后世玉器加工的所有技法。
切割
玉器加工,首先要将大块的玉料切割成毛坯。仰韶文化早期的玉器上就有条锯切割的痕迹,方法是用单股或数股植物纤维或动物的皮筋带动解玉砂(金刚砂、石英、石榴石等为“解玉砂”,辅以水来研磨玉石),分别从坯体两侧向中间切割,快接近时再敲落玉料。良渚时期,大件礼器日益增多,大面积切割的难度随之增加。
钻孔
在良渚玉器上有许多的钻孔,一是为了实用,二是为了美观。钻孔有管钻、实心钻和琢钻等几种方法。较大的孔一般从两面对钻,然后敲去芯部,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多节玉琮,,中间的长孔从两端对钻而且基本同心,技巧惊人。至于良渚人究竟使用了怎样的钻孔工具,至今还不能解释。
雕琢
良渚玉器纹样的线条或坚挺刚劲,或圆滑流畅,可见良渚人使用着一种游刃有余的雕刻工具。由于玉的硬度很大,采用的工具也一定十分的坚硬。有学者认为使用了硬度高的天然钻石,也有学者根据出土器物,认为鲨鱼牙齿也是不错的工具[2]。良渚玉琮上的兽面纹,是用浅浮雕的技法雕琢的。
研磨是玉器加工的重要环节
方法是用解玉砂磨制器表,使之平滑光洁。良渚晚期玉璧直径多在20厘米以上,但薄厚均匀,器表光洁,可见研磨水平之高。还有一件玉环上有同心圆旋纹,纹线浅细,有学者认为,可能是借用了制陶工艺中的转轮装置加工的结果,方法是将玉器固定在转轮上快速转动,再在器表加上解玉砂进行研磨。
良渚玉器大多是经过抛光处理
也就是为玉器上光,所以光洁度很高,埋藏数千年,虽然大多都发白,但仍有一些依然润泽光亮。有专家认为原始的抛光方法是:将粗竹剖为两半,一半覆盖于地,将玉器在竹皮上反复磨,直至出现光泽。
2 良渚玉器的艺术价值
良渚玉器以体大自居,显得深沉严谨,对称均衡得到了充分的应用,雕琢手法尤以浅浮雕的装饰手法见长,特别是线刻技艺达到了后世也几乎望尘莫及的地步。还有数量众多,又使人高深莫测的玉琮和兽面羽人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