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有效观课议课培训笔记总汇.doc

格式:doc   大小:112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有效观课议课培训笔记总汇.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8/8/10 文件大小:11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有效观课议课培训笔记总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有效观课议课》复****要点
第一部分填空
1、教师研究课堂的主要方式是(观摩课堂)。
2、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3、观课议课目的在于实现(教育观念更新)、(教学行为改善)、(教学效益提高)的整体提升。
4、评课多用(句)号,议课强调多用(问)号。前者用作(结束),后者引起( 议的方式)。
5、观课议课的文化标识,“文化”的内在核心是(价值观念),外在表现是(行为方式)。“标”的作用在于(指示和引领),“识”的作用在于(理解和改进)。
6、观课议课是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和平台,(理解)教学,(改进)教学,(创新)教学的对话交流活动。
7、立足于“算”的有效性,我们构建了提高课堂教学研究有效性的观念体系:(读懂课堂)【观课】——(有效交流和讨论)【议课】——(对未来行动思考)【计划】——(进行改进教育教学的实践)【行动】。
8、“议”以(参与者的自我解放)为手段,以(发展教师的自由)为目标。
9、对话的目的在于(探讨)和(揭示)。
10、观课议课是一种研修活动。研是(对问题的研究),修士(修养)。研修是(问题解决)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统一。
11、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理想的方式,是一种(合作的发展方式),是(构建合作的教师文化)。
12、教学背景可以包括先前(学****基础)、(学生状况)、(特殊学生)、(目标任务与分解)等。
13、(学生在课堂上的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
4、(缺乏课前沟通协商)是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效益低下的原因之一。
15、接力棒式的观课议课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选课)、(说课)、(上课)、(议课)。
16、确立议课专题包括四步:(生成专题)——(调杳研究)——(查阅资料)——(预设策略)。
17、(教研)、(科研)、(样本培训)是学校教学研究和改进的三大支柱。
18、观课议课让教师心胸开阔。它不仅使(教师的课堂更加完美),更见证了(教师心灵的成长)。
19、(观课议课)是同伴之间的互助行为。
20、读懂课堂首先要读懂(教)和(学)的关系,还要读懂(行为)和(行为追求)的关系。
21、观课议课致力推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的教学方式变革。
22、在多种感官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镜的观察,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
23、爱自己,(栽培自己)。
24、议课的任务不是(追求单一的权威改进的建议),而是(讨论和揭示教学活动中更多的发展可能)。
25、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
26、教育不是(加工和塑造),而是(生长与成熟)。前者强调(外在的力量),后者重视(内在的可能和自为)。
27、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确立内在的价值观念)。
28、语言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共同的目标)。
29、议课既要认识已经发生的课堂事件是一种(值得研究的可能),更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致力探讨(新的和潜在的发展可能性)。
30、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提出这样的等式:交流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感情。
31、议课为参与者后来的教学活动展示了一条(新的道路),开辟了一种(新的可能)。
32、进入课堂,我们不仅把自己定位为( 观课着),也把自己看成(学****者)。
第二部分名词解释
1、观课议课——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教师研修活动。
2、磨课——是对课进行打磨和加工,使其更加精美。
3、议——议不是下结论,作判断,而是在“观”所得到的信息基础上和参与者展开对话,讨论和反思的过程。
4、专题讲学——在议课结束后,议课主持人将利用5到10分钟时间进行专题的“讲学”,专题讲学其实是一种经验交流,资源共享,通过专题讲学与全校的老师共享成果,共享生成,共享问题,主要的是共享研究的快乐工作的幸福。
5、最近可能区——针对现有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使建议既立足实际,又使建议走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前面。另外“最近可能区”不仅指教师水平和能力的“最近可能区”,也指其他外在条件的“最近可能区”。
6、同在共行——“同在”是不把自己当局外人,而是设身处地,站在另外一方的立场将心比心地同情对方,理解对方。“共行”就是把授课教师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共同进步。这里的“同在共行”就是让提意见者不要只是成为批评者,而要首先成为建设者,在增加教学内容和环节的时候,先做减法,然后再做加法,以保证新的教学设计具有实践操作性。
第三部分简答
1、在日常的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