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梁实秋
鸟
学习目标:
1、积累掌握字词,了解作者作品;
2、品读课文,理解作者从不同方面写鸟的特点,感受作者的爱鸟之情;
3、体会文章托物言志,表达情感。
梁实秋,原名梁治华,字实秋。1903年1月6日出生于北京,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莎士比亚全集》(译作)等。
字音积累:
瞵(lín)视鸟啭(zhuàn)
斑斓(lán ) 丰腴(yú)
倏(shū)地秾(nóng)纤(xiān)合度
鸢(yuān)鹰褴(lán)褛(lǚ)
窗棂(líng) 鸱(chī)枭(xiāo)
迷惘(wǎng) 伫立(zhù) 魁梧(kuí)
料峭(qiào) 蓦然(mò)
文眼:我爱鸟。
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点明自己对鸟的情感态度
第二部分(2-6)描写了不同的鸟带给我的不同感受。
第三部分(7)写离开四川后我对鸟的感受,深化爱鸟的主旨。
1、默读全文,找出文眼(文章的中心句),划分文章结构并概括内容。
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2、画出描写鸟的声音和外形的词语,并分析在感情色彩上有哪些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清脆、嘹亮、圆润、和谐;斑斓、玲珑饱满、细瘦而不干瘪、秾纤合度、临风顾盼、俊俏、轻灵。
都是褒义词,表达了作者对鸟深深的喜爱和欣赏之情。
见到,那的样子,
我感到;
听到,那的鸣叫,
我感到;
看到,那的模样,
我感到;
知道,那的劣行,
我感到;
发现,那的境遇,
我感到。
笼中鸟
鸟声音
鸟形体
杜鹃鸟
风中鸟
羽翮不整,蜷伏不动
清脆嘹亮,圆润和谐
俊俏优美,玲珑饱满
豪横无情,鸠占鹊巢
战栗抖擞,孤苦伶仃
苦闷
喜悦
快乐
坦然
悲苦
3、作者在文中写了哪几种鸟?作者对这些鸟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4、前四节写作者对鸟的喜爱,为何后面两节却写“悲苦”“伤感”之情?这两种矛盾的感情出现在同一篇课文里是否不太协调?
如果前四节真实而生动地体现了作者对鸟的喜爱的话,那么后两节诉说了作者对鸟儿悲苦的同情,同样反映了作者对鸟的关爱,体现了作者作为诗人的细腻感觉和悲天悯人的情状。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感情层次,使文章更加的深刻和丰富。
5、第5段“我对鸟并不存在任何幻想”如何理解?
作者只爱鸟的声音、形体,并不受人们赋予鸟身上的各种文化意蕴的影响,是单纯理性之爱。
再读课文,思考探究
1、这篇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
本文生动细腻地描写了鸟儿悦耳的鸣叫和优美的形体,表达了对鸟儿的欣赏喜爱之情;同时作者对鸟儿的生存和命运充满悲悯与同情,也寄托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