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官员穿戴那些事儿
官员穿戴潜藏“危机”
一款据称是意大利顶级品牌的鞋子,就曾让四川省双流县副县长廖维忠备受关注。
2008年11月29日,两张廖维忠在视察的照片,引发了网间的诸多猜想,并像病毒般传播开来。有网民称,廖脚上的鞋子是一个意大利著名奢侈品牌“Salvatore Ferragamo”。此品牌有“明星御用皮鞋匠”之称,价格动辄数千元。
尽管风波乍起,但这双鞋除了引发舆论非议之外,廖维忠的工作并未受太大影响。
公务员的名牌运动服也曾在互联网上掀起波澜。
2011年11月1日,是深圳的第32届市民长跑日。这一天,深圳上万名公务员参与了长跑。政府各单位基本都是统一着装。
有细心人发现,公务员们穿的,不少是名牌:阿迪达斯、耐克、卡帕等品牌悉数亮相,长跑俨然是各单位的一场品牌运动服装秀。而对于购衣经费的来源问题,不少部门都拒绝回应。
对此,媒体评论:“有些部门误解了‘展示形象’的涵义,以为体面的穿着就是形象,结果不仅没晒出形象,反而晒出了某些公务人员说不清的福利待遇。”
形象危机应对蓝皮书《形象危机应对研究报告2012》主编唐钧称,
“官员穿戴不仅是个人层面的问题,还涉及社会层面。哪怕是合法来源,作为公务员,虽然法律上无禁止条文,但是从形象风险防治的角度,使用奢侈品确实会引发官员形象危机”。
事实上,在穿戴奢侈品这件事上“绊倒”的官员毕竟还是少数。然而,官员究竟该以何种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虽未出台法律,其实并非没有“规矩”。
官场穿戴有规矩
2007年6月1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宣传部出版《机关文明礼仪》。其中有专门的章节讲述“公务形象文明礼仪”。
除了国家一级的明文指导外,各地也陆续出台了地方性的“公务员着装规定”。
北京市是较早提倡公务员礼仪的城市之一。
在《北京市公务人员礼仪规范》中,提倡针对不同场合相应着装。出席正式场合时,应着礼服,“如西服、中山服、旗袍或民族着装”;而在一般场合、日常社际交往中,“相对可随意一些,各式短衣、衬衣、皮衣等都可。”
无独有偶,2005年,香港特区政府公务员事务局也向全体公务员发出“合宜的办公室衣着”指引。
该指引同样列出出席重要或正式会议、正式招待会的“标准穿戴”――“男士应穿西装、戴领带或结领结,女士需穿外套配裙或西裤”。
对于各种各样的规定或是指引,有人认为,用冷冰冰的“禁令”约束官员穿戴,不够
“人性化”,但也有人拍手叫好。作家王朔的言论更甚――官员应当着“官服”,以示与商人等其他行业的人区分。“而且要分色,对官员是一个约束呀!”他说。
国家领导人的穿戴示范
如今,“中国制造”仍然在当代国家领导人身上展现风采。
红都时装集团公司的前身是北京东交民巷的红都服装店。这家名师会聚的服装店,实际上是外交部外交人员服务局的一个服装加工部,曾为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量体裁衣。
中国国家领导人在中山装和西装两者间的选择,相当为国外媒体关注。
如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上,法新社、美联社都注意到,胡锦涛并未穿西装,而是选择穿深色高领中山装。对他们而言,这无疑释放了一个信号,“60年前毛泽东就是穿着类似的款式宣布新中国成立”。
人们从《新闻联播》等电视节目镜头里看到的国家领导人――尤其是在外交场合、重要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