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西厢记—曲中奇葩
中国古代戏曲源远流长,种类繁多。因其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故称“戏曲”。戏曲,是一种高度集中的综合性艺术,它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为一体,呈现出极高的审美价值,自出现于世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人们常说“人生恰如一出戏”,不同的人演绎不同的戏,一个个角色粉墨登场,在历史舞台上挥洒风流,可见戏的内涵,外延之大、之广、之深。每一出戏都是一方小天地,它是社会这一大天地的缩影、写照,认识了戏曲,也就认识了这纷繁世界的一部分,戏曲教学不容忽视。
元代文学,杂剧之花盛开,在平民为爱情为题材的杂剧中,《西厢记》便是其中艳丽的一朵。如果以单部作品而论,《西厢记》可以说是元杂剧中影响最大的。作品里描述的崔莺莺与张生之间的爱情故事家喻户晓,甚至在较后一段时间鼓舞了许多年轻男女去勇敢的追求自己的幸福。可以说《西厢记》是元杂剧的奋压卷之作,它不仅深刻地表现了反封建的主题思想,而且,其艺术手法钓巧妙,也达到了我》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王实甫从人物性格和突出反封建婚姻制的主题出发,精心组织戏剧冲突,使并不复杂的情节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磁力。作者王实甫也因此享誉文学史和戏曲史
一、关于《西厢记》结构和冲突研究
在结构安排、戏剧冲突等方面,《西厢记》也表现出作者的独到之处。
作为元杂剧的《西厢记》,在形式体例还保持着元杂剧一个人主唱的特点,但是它的结构规模在中国戏剧史上是空前的,它突破了元杂剧的一般惯例,用长篇巨制来表现张生和崔莺莺之间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它一五本二十一折的鸿篇巨制打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限制,使故事有充分的展开余地。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有两条线:一是老妇人(包括郑恒)为一方同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冲突;二是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矛盾冲突。前者是维护封建礼教及家族利益同冲破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婚姻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个基本矛盾冲突,贯穿全剧,决定了以老夫人为一方同以崔莺莺、张生、红娘为另一方的双方的关系的同时,也制约着崔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关系。后者则是崔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顾忌、猜疑、矛盾和不信任造成的。这两条线索的冲突交错展开,相辅相成,相互制约,波澜迭起,使整个剧情不断发展,全剧跌宕起伏,一步步推向高潮,最后又走向结束。对于《西厢记》全剧情组织来说,老夫人“赖婚”是极关键的一个时间,它是老夫人与年轻人追求自由恋爱矛盾的正面冲突,进而使落后与先进的婚姻观的冲突;与此同时,又是一个全剧情节的转折点,正因为老夫人坚决的反对态度,硬将张生与莺莺的强改为“兄妹”关系,使得他们二人的爱情只能偷偷摸摸,而红娘也正因为看不惯老夫人的强势,见义勇为、好打抱不平的性格使她转化成张、崔二人的同盟军;而又由于莺莺不得不“作假”,又导致了他们三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可以说王实甫对情节构置独具匠心,安排的恰到好处。
《西厢记》戏剧冲突的特点是:每一本杂居都有自己的主要冲突,因而造成每本杂剧强烈的戏剧性;而五本杂剧有都有一个完整的贯穿全局的基本冲突,每本杂剧在主要杂剧冲突解决之后,就给予基本冲突以影响,基本冲突不仅没有消失,反面采取逐步激化的形式,一步比一步尖锐,一层比一层强烈。这就构成了这部剧的戏剧性根基。
二、关于《西厢记》艺术成就研究
《西厢记》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方面,都具有创新意义。且不论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