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前言 1
第一章概述 3
3
3
3
第二章需求分析与项目规划 4
4
4
4
4
4
4
4
5
5
6
、设备可能性 6
6
6
6
6
6
第三章界面编码设计标准与规范 8
8
8
8
8
8
9
10
10
10
第四章系统设计与实现 12
12
12
13
14
15
15
15
15
16
16
、视图设计详解 16
第五章用户界面设计报告 18
18
18
19
21
添加/修改借阅信息窗体 21
借书管理信息窗体 23
借书信息查询窗体 24
添加/修改还书信息窗体 26
28
29
每日进书窗体 30
31
33
关于窗体 34
第六章软件测试分析报告 35
35
测试方法 35
测试报告 35
35
35
35
36
. 5 测试修改和删除还书信心功能 36
测试还书查询信息功能 36
测试每日进书 36
测试每日借书 36
测试每日借书 36
测试每日还书 36
第7章总结 37
致谢 38
参考文献 38
附录 38
前言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潮流,是已成为衡量一个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积极推进国家信息化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当前,信息化已经引起中小学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要实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逐步普及和应用,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小学师资队伍是关键。目前,我国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的教师教育机构,存在着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薄弱,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尚未普及,在教师教育中还不能广泛应用现代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手段等方面的问题,难以适应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教育必须加快信息化进程,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为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
教育信息化促使教师追求现代信息素养。具有确认和发现信息的能力、信息选择、摘要和简化的能力、对信息分析和分类的能力、处理和保存信息并应用新技术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益,获取新知识、扩充新知识、更新知识,以适应知识成倍增长对当代教育的要求。这样的能力在教学实际中具体表
要真正理解教育信息化的内涵。教育信息化的落脚点应在“化”字上,硬件装备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而充分运用是其根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其关键,为教育教学服务是其宗旨。从这个意义上讲,在软件投入上产生的效率虽然不像硬件装备那样立竿见影,但其效率是隐性的、长远的、持久的,正是教育信息化的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