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栀子花之谜》的功能语法分析
【摘要】本文以韩礼德的功能语法为理论框架,从及物性、语气、主位结构以及衔接等方面对《栀子花之谜》一文进行分析,为语篇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功能语法分析及物性人际功能语篇功能
概述
韩礼德把语言的纯理功能分为三种: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概念功能是反映客观和主观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所涉及的人和物以及与之有关的时间、地点等因素,包括及物性、语态等。人际功能指说话者通过语言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并表达他的态度和对事物的推断等功能,通过语气和情态来体现。语篇功能指说话人如何组织信息,以及信息间的关系,以主位结构,信息结构,衔接手段等来体现(halliday, 2000: 39-40)。韩礼德的这一理论强调对语篇(包括口语和书面语)的应用研究。
《栀子花之谜》一文是玛莎·阿隆(marsha arons)追忆母亲的一篇优美散文。作者从12岁生日起,每年的那一天都会收到一束神秘的白色栀子花,却无论如何都无法得知送花者是谁,直到22岁那年母亲去世,生日时再也没有栀子花送来,她才知道失去了世界上最爱她的人。文中还记叙了作者17岁失恋时,母亲如何鼓励她。后来,大学毕业时,父亲去世,母亲帮她准备礼服,陪她参加毕业典礼。文章语言平实,但字里行间却饱含爱意,也传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
本文尝试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对其进行分析,证明这篇散文的词汇语法层的选择与情景语境和谐一致。同时也验证该理论在语篇分析中的实用价值。
《栀子花之谜》的功能语法分析
语篇的及物性结构体现小句的概念功能,主要包括参与者、过程和环境三个成分,其中过程是核心成分。根据韩礼德(2000)的观点,及物性结构中的过程可分为物质、心理、关系、言语、行为和存在六种。通过对该语篇的及物性结构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表1 过程统计结果
显然,物质和心理过程占绝大多数(76%),这说明词汇语法层的选择符合叙事散文表达的需要。一般来说,表示叙述意义的多数是物质过程,而表示描述意义的过程多数是心理过程,关系过程和存在过程(黄国文,2001:93)。可见,《栀子花之谜》是以叙事型语篇特点为主,描述型语篇特点为辅的散文。下面对文章中出现的主要过程进行分析。
(1)a white gardenia was delivered to my house in bethesda, md. (物质过程)
(2)calls to the florist were always in vain.(关系过程:修饰型)
(3)it was a cash purchase. (关系过程:认同型)
(4)i thought about that quotation from emerson for a long time. (心理过程)
句(1)是被动句式,属于标记性物质过程,作者选择这样的句式,一来符合文章一开始并不清楚送花者是谁的情景,因此过程的动作者并未出现在小句中;二来在文章开始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探究栀子花之谜。句(2)和句(3)是对事物进行描述和判断的关系过程,表达了作者收到神秘栀子花之后,打探送花者身份的努力都是徒劳的。但猜测送花者是谁的过程却也是她童年的一份乐趣。心理过程是动作主体对客观世界的感觉,认知与感受,文章作为一篇优美散文,抒发感情是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