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女王与妻子作文.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女王与妻子作文.doc

上传人:cjc201601 2018/8/13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女王与妻子作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女王与妻子作文

篇一:《女王》读后感
《女王》观后感
2015022025 经济法学院中外合一班赵娣
在电影《女王》当中,导演讲述了戴安娜王妃因车祸死亡后的一周之内,整个英国王室家族成员和首相态度大幅度转变的故事。从学法者角度去考虑的话,电影反映出的最明显的一点是:在现代民主法律制度的制约下,人民意愿将是决定国家相关政策的主力推手(人民主权原则)。而女王权利的弱化是在基于英国旧有基本国情的前提下经过数百年的资本主义探索后逐步演变而形成的。除此之外,电影之中也不乏许多对话与情景都有着宪法基本原则的影子。
戴安娜死前媒体曝光率很高,以其慈善事业、离婚、绯闻、接受采访等最有效的现代炒作方式,迎合了当代的人文主义思潮: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从而赢得人民的爱戴。在其死后,英国上下群情悲痛。媒体更是尽其煽情的能事,将矛头指向了与戴安娜对立的王室,而此时只有王室保持沉默。女王的理由很简单:一是保护两个孙子,尽量让他们少受刺激;二是戴安娜已经不是王室的人,王室不宜作出反应。但是,在媒体的煽动下,民众很快就对王室的沉默表示了愤怒,并提出了不理智也不合法的要求:为非王室成员的戴安娜举行王室最高规格的葬礼,白金汉宫降半旗,女王对事件表态,等等,并有失控的趋势(民意出现了取消君主立宪制的倾向)。迫于民意的压力,布莱尔紧张斡旋,最终女王作出重大妥协,接受了人民的所有要求,危机圆满解决。
电影开始没多久的时候,女王就对自己的画师说:
“我很羡慕你能去投票,倒不是为了在谁的名字上打钩,那种感觉一定非常微妙”画师回答:“您虽然没有投票的权利,可政府是您的”这些对话直接反映的是君主立宪制国家政府的本质,即:君主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但其实际上并没有权利去制定国策、管理人民。一切权利皆来自议会(议会主权原则),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有趣的是,接下来女王对管家说:“他还不是首相,只不过是准首相而已,我还没有任免他”这是女王对自己高贵性的自我肯定,但在我看来,实属滑稽。不过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女王不仅仅是国家的象征而已,她还要承担相应的一些程序性的工作,且无法推辞。
随着剧情的发展,女王最后不得不向公众露面,并且亲自参加戴安娜的葬礼。这一点才是本片最突出的地方。影片里首相曾打了一通电话给女王,女王在厨房里接听了电话,首相说道:有四分之一的人民希望推翻君主立宪制!这深深触动了女王的心,并促使女王折服。这反映的其实是有两点,一点是人民主权原则,另一点是基本人权原则。在如今的西方社会,人民享有绝对的自由,可以随性表达自己的想法且受法律的保护,而政府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所以在绝大多数的人民希望取消君主立宪限制时,女王也必须下台。因此女王态度的转变也是必然。
影片之中有两点宪法的基本原则并没有具体的体现,其一是法治原则,二是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此外英国的宪法基本原则与我国的也不尽相同。在我所查到的资料里,英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有:
议会主权原则法治原则分权原则责任内阁制
而我们并没有责任内阁制与议会主权原则,相似的虽然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但是两者的权力大小相差悬殊,且职能也有很多不同。区别源自传统的不同以及近代社会变迁道路选择的不同。英国的变迁相对而言上下承接,且有着几百年的历程,而我们变迁史不仅短暂且很突然,至今也不过是六十几年而已。各种机制都相对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