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及预防.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及预防.doc

上传人:zbptpek785 2015/8/2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及预防.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及预防
摘要:深静脉血栓形成不外乎与血液淤滞、高凝状态、和血管内膜损伤有关,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促进康复。因此,护理上应重视患肢的护理,加强用药观察,做好心理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及预防。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护理预防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从而引起患者的疼痛不适及患肢的肿胀,严重者血栓脱落可形成肺动脉栓塞。研究发现未采取任何静脉血栓预防措施的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可高达到58%[1]。经临床研究证明术后早期活动、锻炼、%[2]。因此,增强对DVT的认识,掌握或了解各种DVT预防的方法,已成为完善护理理论与实践,适应医学发展的必然需求。
1 致病原因
1849年,鲁道夫?威尔休阐述的血液淤滞、高凝状态、和血管内膜损伤的"血栓形成三角"原因,依旧是目前公认的病因。
、术中麻醉反应、切口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使肌肉张力降低,静脉回流减慢,再加上术后患肢牵引制动,肌肉活动减少,均使血流缓慢。髋关节、膝关节部位大手术及术后未早期下床活动者较容易发生血液瘀滞。
。术中牵拉,止血带压迫及骨折后进行下肢静脉穿刺输液,特别是输入刺激性药物都会造成血管内膜损伤。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手术后患者由于禁食、禁水,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血液浓缩。
,年龄?60岁,有静脉血栓病史、恶性肿瘤、肥胖、下肢静脉曲张、糖尿病、慢性静脉炎、心血管疾病及血液粘稠度的改变等。如果骨折患者合并其好发因素,则为高危发病者。
2 护理
,因疼痛较重、患肢肿胀而担心预后,护士要主动与患者交谈,增加其自信心,使之能积极配合治疗。
、舒适、整洁的环境,保持适宜的湿温度,以利于静脉回流。注意保暖,室温应保持在25℃。
、高纤维易消化食物。避免血液粘稠度增高,造成血液淤滞;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腹压增高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静脉应用的各种刺激性药物及高渗溶液长期滞留,护士应提高静脉穿刺技能,勿在一静脉反复穿刺,多采用上肢静脉留置针方式,并减少留置时间。
、色泽、水肿及足背静脉搏动情况。患肢供血障碍,局部压迫易引起缺血、缺氧,要注意保持床单的平整、清洁,及时更换已污染的床单、防止褥疮。
。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恐惧感等症状时,需警惕肺栓塞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并予支持性护理,如生命体征监护、高流量氧气吸入(5L/min)、建立静脉通路等,同时安慰患者,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搬动和翻身,避免剧烈咳嗽。
、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等;观察患者有无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现象;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反应、有无呕吐,防止颅内出血。
3 预防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