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浅谈火车站—博物馆地区综合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58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火车站—博物馆地区综合规划.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8/8/13 文件大小:5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火车站—博物馆地区综合规划.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火车站—博物馆地区综合规划
【】火车站—博物馆地区是南岗中心区的核心区,承担着商贸、金融、信息的职能,同时又是展示哈尔滨城市风貌的主要窗口,也是构筑区域性中心区的重点地区。通过对该地区用地功能的整合、商业和文化内容的增强、建筑群体特色的整治、交通和配套设施的完善,在整体风貌和整体功能上,实现火车站—博物馆地区的提档升级和配套设施的完善。
【关键词】火车站—博物馆;综合规划

火车站—博物馆地区是哈尔滨经济、信息、金融中心之一,是同一化最明显的地方,同时又是哈尔滨城市历史文化特色的窗口,双重向背的身份使得其进退两难。如何重构,取得传统和现代的双赢,已成为城市规划急待解决的课题。
1 概述
火车站—博物馆地区始建于1899年,是哈尔滨市按照城市规划进行城市建设的最早地区,是哈尔滨市早期城市建设的精华地区,是哈尔滨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火车站—博物馆地区的建设活动大致分为三个时期:一是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建成初期空间环境优美;二是二十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这一时期破坏了整个地区的空间环境。如:拆毁了博物馆广场中心的圣尼古拉教堂、哈尔滨火车站老站舍等历史建筑,建设的黑龙江省电力调度大楼、国际饭店、北苑饭店等建筑,无论在体量、风格及与广场的关系上,都不同程度的破坏了整个地区的和谐性;三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进入了综合治理、风貌特色回复时期。
随着一些有价值的老旧建筑的拆除和一批现代建筑的建成, 火车站—博物馆地区周边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新老建筑不协调,空间环境质量差,历史文化资源挖掘的不够充分,商业经济欠缺合力,风貌特色不够突出等问题。
2 规划原则
城市环境整治与城市经济建设相结合
地域文化特点与时代发展特色相结合
历史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
亮点工程建设与城市旅游发展相结合;
近期项目建设与远期规划实施相结合;
政府科学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
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与因地制宜创新相结合
地上建设与地下开发利用相结合
专家论证与公众参与相结合
城市空间与城市夜空间相结合
合理组织交通,改善交通环境
3 规划框架
“三个层面、三个空间”的规划框架。
三个层面
宏观层面——综合考虑火车站—博物馆周边地区的状况,提出本地区的总体规划构思。
中观层面——火车站—博物馆地区范围内按“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提出分期、分区、分段综合规划方案。
微观层面——以秋林商圈为核心,以提档升级、优化环境、扩大容量为目标,重点解决净化、亮化、绿化、渠化、美化的问题,进行综合整治。
三个空间
地上空间——主要任务是综合整治、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利用、重点地段的开发与控制、综合交通组织。
地下空间——主要任务是火车站-博物馆地区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
城市夜空间——主要任务是在城市空间的基础上,利用高科技演光手段组织城市的夜空间环境。
4 综合规划
总体构思
将火车站—博物馆地区分片分段,从更大的范围进行统筹规划。整合区域内各种历史文化资源,重点突出火车站—博物馆地区的风貌特色,突出历史文化底蕴。体现商业氛围,创造优美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