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医辨证治疗胃石症经验总结
【】胃石症属中医的“痞满症”、“胃脘痛”、“嗳气”等范畴。其病机特点为饮食不节、食滞胃脘等因素,导致中焦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常,湿、食、痰、血,随之而停,日久损伤气血、阴阳而成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以调理顺达气机,恢复胃之通降大法。临症再分别施以益气健脾、疏肝理气、消食导滞、豁痰祛湿等法,使气机通顺条达,脾胃升降功能恢复。
【关键词】中医药辩证治疗;胃石症;痞满症;胃脘症
秋冬两季是柿子、柿饼、黑枣大量上市,迎来了胃石症多发季节。胃石症是上腹饱胀、胃脘疼痛、恶心呕吐、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或不能进食等上腹部不适的症状。X线消化道双重造影,所见:“胃内可见一活动的充盈缺损,形态不规整,轮廓光滑,其内密度不均,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胃石症归属中医“痞满症”、“胃脘痛”、“嗳气”等范畴,其中以痞满为主症者,属中医的“痞满症”的范畴。以疼痛为主症者,属中医的“胃脘痛”的范畴,在临床中笔者观察到,胃石症多表现为虚实相兼,寒热错杂之证,因此,治疗上采用通补兼施、寒热并用等方法。中医辨证治疗胃石症,免去开刀之苦,费用低,效果显著,深受患者好评,现归纳如下:
1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笔者认为,外邪所伤,饮食不节为本病之病因。病以胃脘部自觉满闷阻塞为主症。因此,中焦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常为病机特点。本病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脾胃为中焦气机枢纽,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而肝的疏泄对这个枢纽起有重要的作用。无论肝、脾、胃中任何一脏发生病理改变,均会造成脾胃、肝脾、肝胃之间的气机失调。中焦气机阻滞,湿、食、痰、血随之而停,日久损伤气血阴阳而成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以调理顺达气机,恢复胃之通降为大法。
2诊断标准
本证多在柿子、柿饼、黑枣大量上市的季节,因空腹食后2-30天之间发病,上腹正中的疼痛或不适(如上腹胀痛、早饱、嗳气、恶心呕吐、不欲饮食等)上腹痛胃口不适与排便无关,不能在排便后缓解,亦来见大便次数和形状的改变。经内镜、影像等检查即可确诊。
3 辩证施治
:胃脘痞满、暧腐酸臭、厌恶饮食、胃胀拒按,吐后症减,矢气臭秽,舌苔垢腻,脉弦滑。治则:消食导滞、和胃降逆。方药:枳实导滞丸加减。组成:枳实1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炒麦芽15克、半夏曲10克、厚朴10克、生姜10克、黄连6克、焦山楂30克、内金30克、赭石20克、旋复花10克(布包)。加减:腹胀明显加炒莱箙子15克,便秘者加瓜蒌仁15克、炒杏仁10克。
:脘腹痞满、不思饮食,食后加重、神疲乏力、气短懒言、便溏、舌淡、苔白、脉沉细。治则:补气健脾、理气和胃。方药:香附六君子汤加减。组成:木香6克、砂仁5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甘草5克、陈皮10克、山药10克、佛手花10克。加减:气虚及阳见中焦虚寒者加干姜、肉桂、食滞较重者加内金20克。
:胃脘胀闷、攻胀作痛、脘痛连肋、嗳气频多、每因情志因素发作或加重。舌苔薄白、脉弦。治则: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组成:柴胡12克、川楝子10克(杵)、白芍15克、枳壳10克、香附10克、木香6克、元胡10克、陈皮10克、甘草6克、。加减:嗳气频:加旋复花10克(布包)、代赭石20克,食滞不化者加焦三仙、内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