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隧道工程地质勘察说明.doc

格式:doc   大小:64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隧道工程地质勘察说明.doc

上传人:wz_198613 2018/8/13 文件大小:6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隧道工程地质勘察说明.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Ⅳ号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概况
**Ⅲ号隧道位于**省**县杨家庄乡**火车站西侧,为连拱隧道。进口桩号K47+056,出口桩号K47+230;隧道长174m。属短隧道。
隧道勘察采用工程地质调绘,钻探,物探等手段,查明了隧道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完成的勘察工作量见表1。
表1 勘察工作量汇总表
序号
工作项目及内容
单位
工作量
1
工程地质调绘(1:2000)
Km2

2
钻探
m/孔

3
物探
m
180
自然地理概况
交通
隧道东侧坡脚,约100m外为铁路及108国道,以东100m余为**火车站。交通十分方便。
气象
隧道所处区域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区,但由于山地的影响,湿度有所增高。据地方县志统计资料,**,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 oC(),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16 oC, oC()。地面温度,,一月最低,平均温度-,6-7月份最高,。
据杨家川站资料(1958年~1982年),,,占全年11%,,占全年72%,,占全年15%,,占全年2%,因此,夏季多发生暴雨造成灾害,特别在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是暴雨集中期,施工时应注意防洪。
隧道工程地质条件
地形、地貌
隧址区位于**山中山区,山脉走向为北东向,山体陡峭,隧道进出口端地形坡度为30°~45°,基岩裸露。植被覆盖较差,多为杂草及零星灌木。隧道中间发育浅冲沟,堆积3~6m碎石土。地面海拔高程界于766~810m之间,相对高差近54m。。
地层岩性
根据物探揭露及工程地质测绘,隧址区除洞顶冲沟及出口坡脚堆积碎石土(Q4dl+c),及进出口沟谷堆积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Q4dl+pl)外,其余均基岩裸露,岩性单一,地质结构简单。
基岩为燕山期花岗闪长岩(γδ53),岩性为浅肉红色,浅灰~深灰色,中粗粒~中细粒不等粒花岗结构,局部为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及少量黑云母、角闪石、辉石。由表及深可分为强风化带,~,弱风化带,~,。
地质构造及地震
1. 地质构造
隧址区位于中朝准地台**山断隆东端,**断陷盆地东侧台拱,为燕山期花岗闪长岩侵入体。火车站对面边坡发现小型挤压破碎带,宽5~10m具正断层性质,产状183°∠73°,延伸短,规模小,对隧道无影响。对隧道轴线及周边调查时,未发现其它大断层形迹。基岩露头处,节理仍很发育,进口段主要有四组,产状及密度分别为125°∠76°,8条/m;285°∠58°,4条/m;115°∠60°,3条/m;
14°∠88°,6条/m。这些节理造成岩体破碎及较破碎。据区域资料,在深埋的洞身地段,主要发育走向近东西和南北两组节理,密度2~4条/m,局部3~5条/m,因而洞身岩体较为完整。
2. 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