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阜阳市第二实验小学王震
【设计理念】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紧扣文本阅读,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领悟情感,在阅读中培养能力。阅读应是学生自主的行为,不能由老师来代替,老师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随机引导。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我将课文的理解贯穿到引导学生阅读中去,并且采用读悟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意,感悟形象,体会感情。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组第24课,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述圣诞节前夕,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文章的重难点是从文中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教学目标】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2、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生活中,有什么事会让你感到快乐?
生:自由发言。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抓住刚才学生的发言,随机过渡)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去感受另一种快乐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强调“给予”的读音和意思、近反义词)。
师: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内容?
生1: 课文中讲谁给予了谁?
生2:为什么要给予?
生3:为什么说“给予是快乐的”?......
师:这几个问题提得都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好吗?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第113页,找到第24课,把课文默读一遍,边读边把自然段编上序号。
生:自读课文,编上序号。
二、细读理解。
(一)互动环节一:初步交流。
师: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谁和谁之间的故事?
生:保罗和小男孩。
师:板书“保罗、小男孩”。
(二)互动环节二:保罗猜错了。
师:在交往过程中,保罗几次猜错了小男孩的想法?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2次,找文朗读。
师:出示填空题,指名填空:
1、保罗第一次猜错了,他原以为小男孩( ),其实小男孩( )。
2、保罗第二次猜错了,他原以为小男孩( ),其实小男孩( )。
生:同桌合作,完成填空。
师:听了小男孩的话,保罗的心情怎样?保罗从小男孩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生:(找文理解)激动;给予是快乐的。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自由发表看法。
(三)互动环节三:了解小男孩。
师:你觉得小男孩快乐吗?你是从哪里发现的?
生:抓住相关语句作答。
师:小男孩为什么这么快乐?从中可以看出小男孩是个怎样的人?
生:自由发表认识。
师:出示重点句,引导学生读悟。
生:读句子,谈体会。
(四)互动环节四:深化理解。
师:出示课文语句“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随机抛出问题:他们三个人各有什么难忘的?引导学生填空,深化理解课文内容。
生:与同桌合作探究。
三、拓展延伸。
(一)互动环节五:体验生活。
师:你为别人做过好事吗?当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