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6
文档名称:

道路桥梁.doc

格式:doc   大小:1,149KB   页数:6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道路桥梁.doc

上传人:mkjafow 2018/8/14 文件大小:1.1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道路桥梁.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引言
本设计是省道325朱闸段道路设计。本设计为平原区一级干线路设计,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结构。设计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最新规范、规程的规定,具体进行了道路平面设计、道路纵断面设计、路面结构设计、道路排水设计及道路工程量计算等。这次设计, 需要掌握一般公路设计的内容、步骤和过程,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程的能力,掌握查阅资料、独立设计道路等多方面的能力。
2 沿线地形、地质、地震、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地貌
本设计是省道325朱闸段道路工程,。本路段起点桩号为K0+000,终点桩号为K2+。本路段地貌属堆积冲积平原,为黄淮冲积平原的一部分。线路经过区域地形平坦,地势西高东低,相对高差甚微,平均坡降1/3500,,。线路经过区域河流发育,沟、塘众多。
区域地质稳定性评价
地层岩性
据《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宿迁幅,1/20万),:
区域地层岩性一览表
地质年代
地层名称
厚度(m)
主要岩性
成因
全新统
Q4
/
0~25
灰黄色粉砂、亚砂土、亚粘土
al
更新统
Q3
戚咀组
5~58
灰黄色含钙核亚粘土夹中细砂
al+pl
Q2
泊岗组
0~36
灰黄~棕红色亚粘土夹砂砾
al+pl
Q1
豆冲组
10~40
灰黄色砂砾层夹灰绿色粘土
al+pl
上新统
N2s
宿迁组
20~100
灰~灰白色为主,砂砾夹粘土
al
地质构造
本路段区域构造属中朝准地台鲁苏断块隆起的灌云至千里岩断陷及苏北至南黄海断坳区。基底构造发育,主要有北北东、北东、北西及近东西向断裂,终点处的郯庐断裂带为岩石圈断裂,规模巨大,纵贯中国东部,为主要发震构造带之一。第四系时期,断裂带有明显的活动迹象,晚第四系有强烈的右旋走滑和倾滑活动。
穿越本路段的断裂主要为罗圩—大新断裂,大致位于推荐线B段K37及比较线K12附近。其走向北58°东,为张扭性断裂,属新华夏系派生。
除断裂构造之外,基底褶皱构造主要形式为一条宽缓复式背斜构造,轴部由下元古界(Ar-Pt)变质岩系组成,轴向近NNE,核部主要位于宿迁—泗阳一带,南西端撒开,受西侧郯庐活动断裂切割,表现出一定的不对称性。
工程地质评价
路基工程地质评价
本路段分布可液化土、软土及膨胀土,其中可液化土及软土较发育,分布范围相对较广,厚度相对较大,膨胀土(
顶板埋深≤3m且位于地下水位以上)分布范围较小,且可液化土、软土与膨胀土常形成上下双层、多层结构,路基条件相对较差,土层不能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需进行处理。
针对沿线特殊性土及不良地质作用各自不同特点,可采用以下方法对其进行处理:
压实填土:应彻底清除,以避免差异沉降;
可液化土:可采用强夯法或粉喷桩法、砂石桩法,使地基密实,提高地基强度及其抗液化能力;
软土:埋藏较浅路段可采用砂石垫层法,换掉一定深度的软土,或采用预压法结合排水板加速地基固结,提高地基强度,减少地基变形;埋藏较深路段可采用粉喷桩法或砂石桩法改善土体性能,提高土层强度;
膨胀土:对膨胀土顶板埋深较浅的路段建议采取石灰填层处理,同时采取防水隔离处理,以消除其膨胀性或其膨胀性对路面的影响。
考虑到地基处理施工的经济、合理,并缩短工期,处理时可液化土、软土及膨胀土可同时进行,根据特殊性土的埋藏、厚度及组合关系。
桥基工程地质评价
本路段特殊性土及不良地质作用发育一般,上部Ⅰ~Ⅲ工程地质层性质较差,不能作为桥天然地基,Ⅳ~Ⅸ工程地质层为上更新统地层,其土体强度较高,力学性质较好,埋藏较深;建议选择桩基础,根据上部荷载,小桥可选择Ⅴ1层—粘土作为桩端持力层,中桥可选择Ⅴ2层—中砂~粉砂或Ⅴ3层—粘土~亚粘土作为桩端持力层;桩基类型宜采用钻孔灌注桩。
水文地质评价
线路经过区域水系属沂沭河水系下游,河、沟、渠纵横交错,水系发育。本路段经过区域主要河流有泗水河、小流河、六塘河、柴塘河、姚河、马河等,水位、水量变幅较大,受季节及灌溉等因素影响明显。
地表水
本次勘察在沿线主要河流:泗水河、六塘河及京杭大运河三处取地表水进行了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泗水河、六塘河及京杭大运河三处地表水均为中性淡水,对混凝土结构均无腐蚀性。。
地表水水质分析成果表
取水地点
泗水河
六塘河
京杭大运河
分析项目
BZ±
ρ(BZ±)
ρ(BZ±)
ρ(BZ±)
mg/L
mg/L
mg/L



C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