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腔隙性脑梗死84例临床观察.doc

格式:doc   大小:5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腔隙性脑梗死84例临床观察.doc

上传人:pppccc8 2018/8/14 文件大小: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腔隙性脑梗死84例临床观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腔隙性脑梗死84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方法。方法:用自拟化瘀通脉饮结合西药治疗腔梗84例,并与西药常规治疗80例对照。结果治疗组84例中,改善症状、降脂方面,%%。对照组显效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疗效确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中西医结合治疗/自拟化瘀通脉饮/活血化瘀
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 [1]是因长期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引起的大脑半球深部白质和/ 或脑干的微小动脉透明性变、深穿支动脉闭塞,导致脑组织的缺血、坏死和液化组织并由吞噬细胞移走形成腔隙而得名。本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约占全部脑梗死约20%,高发年龄组在60~70 岁。男性多于女性,为女性的2~6 倍。白天发病者居多,多数无明显诱因,常见于亚急性和慢性起病,症状一般于12h 至3 天达到高峰。因闭塞的血管不同常表现出不同的神经系统症状,常见的症状有头痛、头晕、失眠、口眼歪斜、偏身麻木感觉异常等严重可发生半身不遂、失语,但无意识障碍,精神症状少见。本病发生多与患者血压、血脂、血液粘稠度水平等成正相关,故积极地稳定血压、调脂、降血粘、活血化瘀等治疗对缩短疗程、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有很大的帮助,从而降低该病的复发率、致残率、致死率,我们应用自拟化瘀通脉饮参合西药尼莫地平、维生素E、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84例,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2002年02月~2010年02月)诊治的病人,经临床CT及理化检查确诊为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病例中随机抽取的病例。其中伴有高血压108例,冠心病64例,高脂血症113例,高血粘126例,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治疗组84例,男48例,女36例,平均年龄(±),对照组80例,男43例,女37岁,平均年龄(±)岁,两组病例年龄性别、病程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
: 西医诊断遵循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的诊断标准》[2]中相关的诊断标准,而且经头颅CT检查证实为急性腔隙性脑梗死。中医诊断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3]诊断为中风病的中医辨证标准。
: ①首次发病,既往无脑血管病史。②发病24小时内就诊。③有神经功能缺失,意识清醒。④均经详细神经系统检查以及血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心电图、头颅CT等检查。
: ①有明确肝肾或心功能衰竭,造血功能异常:②严重的全身性感染或恶液质:③近四个月有外科手术或有外伤史:④有代谢免疫性疾病或者是接受免疫控制剂治疗的患者。

?对照组? 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给予一般性治疗(包括低盐、低脂饮食、休息等)、抗血小板、控制脑水肿、保护脑细胞、活血化瘀、稳定血压、防治感染等,以及原发性疾病的治疗,14天为1个疗程。
,其药物组成:地龙10g,水蛭5g,黄芪20g,丹参10g,葛根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