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新公共管理改革对当前中国政府的启示.doc

格式:doc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公共管理改革对当前中国政府的启示.doc

上传人:dfjmvg964 2015/8/2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公共管理改革对当前中国政府的启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公共管理改革对当前中国政府的启示
【摘要】十八大以来,本届政府进行了大部制改革和行政审批改革,强调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的作用,建立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更好地为人民提供满意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新公共管理对我们的启示是在简政放权的同时,防止市场侵入到社会其他领域,在缩减政府职能的同时,要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变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政府治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新公共管理改革运动和理论
20世纪7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经济陷入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期盼通过政府改革来摆脱经济困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国家纷纷进行政府改革运动,这场风起云涌的政府改革运动后来被称为新公共管理改革运动。新公共管理改革试图通过政府改革摆脱财政困境,提高政府效率。
如果把目光放的更远一点,我们就会发现,每一次全球性的危机都会带来政府治理的改革,改革在促成新的机遇和发展的同时也会为下一次危机埋下伏笔。面对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德国、日本和意大利试图通过发动战争来应对,西欧国家和美国则力图通过改革政府职能,建立福利制度来解决。第二条解决之道后来演变为福利国家制度,这种制度的特征是高人权、高福利和高保障,不可否认,这种制度缩小了贫富差距,提高了下层人民的生活水平,彰显了民主体制在保障底层人民生活上的优势。然而,福利国家制度也给西方国家经济竞争力和政府财政制造了沉重的负担,最终导致了20世纪70年代的滞涨状态。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新公共管理改革运动就是为了矫正这种民主过度发展,政府过度扩张的趋势。概括来讲,这场改革主要是国家的退却,是公共产品提供的市场化和社会化,试图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的优势,探索化解公共管理危机的途径和道路。新公共管理研究途径一般都以官僚制政府为批判对象,倡导运用效率、分权、去官僚化和市场化的原则来改革官僚机构。新公共管理改革运动关于政府改革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第一,新公共管理改革的理论指导思想是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的低效率主要是因为在政府过程中缺少竞争性市场过程中的诱因机制。竞争性市场中的企业存在利润这种诱因机制来评价其经济绩效,但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时却没有这样的激励机制。公共选择理论把官僚看作理性经济人,官僚们在提供公共产品上的垄断地位以及其在组织的运行过程中的自利趋向,使得他们的行为总表现为对预算拨款、财政节余、所辖下属等因素的追求上,而非采取积极措施为公众提供满意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第二,新公共管理改革的内容是积极调整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全面进行私有化。正是基于对人性和政府过程特征的认识,新公共管理学者一般主张小政府,他们把政府职能限制在保护公民财产安全,保证契约履行,防止搭便车等行为上。英国、新西兰和美国等国的改革基本上都把大多数国有企业通过各种形式私有化了,因为根据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国有企业并不是一种合适的企业经营形式,***和无效率往往与国有企业相伴随。这些国家甚至把政府提供的许多公共服务业通过外包和签约等形式用市场化的模式来提供,以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
第三,新公共管理改革强调必须进行机构和机制的调整来保障政府职能转变。新公共管理强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