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2
文档名称:

区域经济第一章.ppt

格式:ppt   大小:133KB   页数:6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区域经济第一章.ppt

上传人:wz_198613 2018/8/15 文件大小:1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区域经济第一章.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区域经济学 主讲:张敏
第一章经济区域的一般特征
第一节经济区域
对于区域经济学来说,经济区域无疑是其研究的最基本的地理单元.
经济区域是否可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讨论?
经济区域是否可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讨论?
主观派以美国学术界为大本营,,他认为“一切区域都是假定的。它们是为一定的目的划分的,只要它们达到目的,就被判定是好的。区域方法就是选取指标来划分区域种类、验证这些指标,即从相关要素的综合整体中,选出与特定的问题最相关的事物作指标。没有真正的区域,区域仅仅作为一种理智概念而存在,它用于特定的目的,只能按照所要考察的问题的观点来评定它的得失”。因此,在主观学派看来,区域既不是独立存在的客观实体,也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而是由思维构成的精神上的观念。
客观学派的观点论证:
与主观学派相对立,以苏联为大本营的客观学派认为,区域是独立存在的客观实体,是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1)区域发展的阶段性;
(2)相互联系的、有规律的地区体系的存在;
(3)区域的远景性;
(4)不同时期不同学者所进行的区域划分工作的继承性
一、走出“经济区划”思想的局限
1、苏联的“经济区划”一直影响到80年代中期。
补充:苏联经济区划的方案
苏联是既按照部门又按照经济区来组织经济的国家,但以按部门组织管理为主。苏联的经济区分为若干层次:基本经济区(又称大经济区)、经济行政区(与州和边区的范围相适应)、基层行政区(与城市、工业点的范围相适应)。其中最主要、最稳定的是基本经济区,它也是政府作为计划依据的~个层次。至于低层次的经济区,不很稳定,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经常发生变动。还有为了特种目的而划定的、比基本经济区更高一层次的地区,称为经济地带,如西部欧洲地区和东部亚洲地区。
苏联在1971—1980年的生产力布局总纲要中,把国土划分为三个部分:苏联欧洲
部分(包括乌拉尔);哈萨克斯坦和中亚;西伯利亚和远东。在1976—1990年的生产力
布局总纲要中,苏联在采用“三分法”的同时,又把全国划分为七个大区:苏联欧洲部分的北方区和中央区、欧洲部分的南方区、乌拉尔~伏尔加河沿岸区、哈萨克斯坦区、中亚区、西伯利亚区以及远东区。
思考我们接受苏联“经济区划”思想的特定条件是什么?
我们接受苏联“经济区划”思想的特定条件是①新中国刚成立。
②学****苏联。
③我国的国情使我们无可选择地学****和继承了苏联的经济区划思想,并把它运用于教学、科研和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