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沙坪坝铁路枢纽综合改造工程三峡广场临时道路钢便桥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及编制范围
编制依据
(1)重庆市沙坪坝铁路枢纽综合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国家及地方有关方针政策;
(3)沙坪坝铁路枢纽综合改造工程交通组织方案;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5)《重庆市畅通工程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指导性意见试行》;
(6)现场踏勘调查资料;
(7)《重庆市沙坪坝铁路枢纽综合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评审报告》;
(8)《重庆市沙坪坝铁路枢纽综合改造工程三峡广场临时道路施工图》;
(9)《重庆市沙坪坝铁路枢纽综合改造工程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10)《钢结构施工规范》(GB 50755-2012)
(11)《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12;
(12)《公路水泥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
(13)《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14)《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施工安全的规定》(渝建安发【2003】21号)文件;
(15)我方类似工程项目的施工经验。
编制原则
、经济、合理的原则
树立系统工程的理念,统筹分配各专业工程的工期,搞好专业衔接,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组织均衡施工,连续生产,以关键线路为中心,进行工期资源优化;管理目标明确,指标量化,措施具体,针对性强。
在编制施工组织方案时,认真阅读核对所获得的技术设计文件资料,了解设计意图,掌握现场情况,严格按设计资料和设计原则编制施工组织方案,满足设计标准和要求。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严格按照施工安全操作规程,从制度、管理、方案、资源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和公路及其他被交道路的畅通和安全,服从建设单位指令,服从监理工程师的监督检查,严肃安全纪律,严格按规程办事。
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和专用设备的优势,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综合管理,合理调配,科学安排各项施工程序,组织连续、均衡、紧凑有序地施工。
、保护环境的原则
依法用地,合理规划,科学设计,少占土地,搞好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到文明施工。
制度健全、职责明确、监督到位、管控有力,强化标准化管理,确保质量、安全、环境三体系在本项目工程施工中自始至终得到有效运行。
7.“六位一体”管理的管理原则。结合建设项目特点,建立建设项目管理的目标体系、责任体系、分级控制系统和评价评估体系,按照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环节,将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效益、环境保护和技术创新分解细化为实施目标,以标准化管理为基础,全面实现“六位一体”管理要求。
编制范围
沙坪坝铁路枢纽综合改造工程三峡广场临时道路钢便桥施工(中心里程K0+130)。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三峡广场临时道路钢便桥概况
三峡广场临时道路K0+130处为一钢便桥,该桥为临时工程,道路平面位于曲线上,斜交10~30度,纵面位于平坡上。桥梁按正交设计,0号台位于三峡广场地下商场内,,梁部为1-16m焊接H型钢,1号桥台采用轻型台、桩基础,桥全长17m。
主梁采用焊接H型钢,单片长16m,高692mm,顶底板宽300mm,腹板厚13mm,横向布置39片,梁间距650mm,主梁间底板顶缘和顶板底缘用厚度20mm钢板连接,主梁顶板顶缘间用厚20mm钢板连接亦为桥面板,在主梁两端和跨中分别设两道加劲肋,其余段落按等间距1500mm均匀设置加劲肋(每片梁纵向共设置14处加劲肋)。
桥台采用轻型台,桩基础。桩基为直径120cm的圆形桩与边长150cm的方型桩,采用人工水钻挖孔。
自然特征
工程位于沙坪坝背斜南东翼倾末端,层面较平缓,单斜产出。岩土层从新至老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残坡积层,下伏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粉砂岩、泥岩及砂岩。
本工程施工地段,地下水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对建筑材料具有微腐蚀性。
主要技术标准
钢便桥主要技术标准见表2-1。
主要工程内容及数量
本桥共有桩基5根,,,桩长14米的1根,桩长11米的1根,桩长8米的1根;,长8米。,,。主要工程数量见下表2-2。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