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全球变暖背后的博弈.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全球变暖背后的博弈.doc

上传人:tiros009 2018/8/15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全球变暖背后的博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全球变暖背后的博弈
发达国家率先完成工业化并开始向其他国家转移、自身发展高端服务业之时,突然竖起环保大旗把主要依靠资源出口和制造业的发展中国家摆上全球气候变化的谈判桌,受到国际社会的怀疑和非议亦无可厚非。
2015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黎开幕,全球变暖的话题又一次引来热议――“地球在变暖”这一结论靠谱吗?为何每一届气候变化大会都难逃一翻唇枪舌战?这当中涉及了哪些国与国间的利益转化?
关于全球变暖的争论
由来自144个国家的地球学家组成的美国地球物理联合在2014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前夕再次强调:人类活动是过去50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森林砍伐、城市化和颗粒污染将导致人类依赖化石燃料的趋势继续下去,将对全球温度造成复杂的地域性、季节性和长期影响――“人类应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遏制这种趋势,同时积极做好准备,迎接不可避免的气候变化。”
对于以美国为首的研究团队在全球变暖问题上的结论,国际社会一直保持相对肯定的态度。然而事实上,对于这一论断选择保留意见,甚至表示质疑的声音亦长期存在。
早在2007年,由英国电视导演马丁?德肯执导的纪录片《全球变暖大骗局》就指出: 1940年至1975年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不断上升,但气温却连续30多年下降,可见二氧化碳和气温上升没有直接关系。中世纪温暖期的气温比2007年高,但在那个时代,二氧化碳排放量比现在要低得多; 人类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约65亿吨,但自然产生的二氧化碳达1300亿吨。可见人类活动对气温的影响是很小的。
无独有偶,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前夕发生的“气候门”事件引起了轩然大波: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的电子邮件服务器被一名***,上千封英国和美国科学家在过去13年里通过邮件交流的记录遭到窃取,并被公诸于众。
在一封被公布的电子邮件里,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小组的主任菲尔?琼斯写道,在编辑新的数据时,他将实际气温数据添加到过去20年里的系列中的工作,同时还有对1961年以来气温下降趋势的隐瞒。而菲尔?(政府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负责全球气象数据整理的关键人物。
更有业内专家曾质疑,美欧在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中,于遏制“金砖四国”的发展上具有共同利益,而在发达国家率先完成工业化并开始向其他国家转移、自身发展高端服务业之时,突然竖起环保大旗把主要依靠资源出口和制造业的发展中国家摆上全球气候变化的谈判桌,受到国际社会的怀疑和非议亦无可厚非。
从京都议定书到德班平台
一些发达国家的相关研究机构公布其统计数据,试图论证温室气体与全球变暖之间的关联。然而,不少国家对此“并不买账”,更有甚者公开质疑“全球变暖”的可信性。国内专家指出,这与西方国家近十数年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的消极态度不无关系。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联合国通过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这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议定书》为发达国家设立了强制减排目标及措施:在2008~2012年《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并制定了以“净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难以完成削减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