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6
文档名称:

比特信道带宽.ppt

格式:ppt   大小:1,303KB   页数:8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比特信道带宽.ppt

上传人:dlmus1 2018/8/16 文件大小:1.2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比特信道带宽.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绪论
计算机网络、网络体系结构
TCP/IP和OSI参考模型
一、计算机网络定义的基本内容

资源共享观点的定义: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计算机网络是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网络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
互联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立的“自治计算机系统”;
联网计算机在通信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同的网络协议。
二、实际网络系统中常用的三种交换比较
P1
P2
P3
P4
P1
P2
P3
P4
P3
P4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报文交换
线路交换(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
t
连接建立
数据传送
报文
P2
P1
连接释放
数据报是分组存储转发的一种形式;
不需要预先在源主机与目的主机之间建立“线路连接”,报文传输延迟较大,适用于突发性通信,不适用于长报文、会话式通信;
源主机所发送的每一个分组都可以独立地选择一条传输路径,必须带有目的地址与源地址;
每个分组在通信子网中可能是通过不同的传输路径到达目的主机,可能出现乱序、重复与丢失现象;
虚电路方式试图将数据报方式与线路交换方式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种方法的优点;
数据报方式在分组发送之前,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不需要预先建立连接。虚电路方式在分组发送之前,需要在发送方和接收方建立一条逻辑连接的虚电路;
虚电路方式与线路交换方式相同,整个通信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建立连接、数据传输与释放连接阶段;
报文分组不必带目的地址、源地址等辅助信息。分组到达目的结点时不会出现丢失、重复与乱序的现象。
三、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
“带宽”(bandwidth)本来是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单位是赫(或千赫、兆赫、吉赫计算机网络是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等)。
现在“带宽”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的同义语,单位是“比特每秒”,或 b/s (bit/s)。
时延(delay)
数据经历的总时延就是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和处理时延之和:
总时延= 发送时延+ 传播时延+ 处理时延
发送时延=
数据块长度(比特)
信道带宽(比特/秒)
传播时延=
信道长度(米)
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
处理时延交换结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
发送时延(传输时延) 发送数据时,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
信道带宽数据在信道上的发送速率。常称为数据在信道上的传输速率。
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
信号传输速率(即发送速率)和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三种时延所产生的地方
1 0 1 1 0 0 1

发送器
队列
在链路上产生
传播时延
结点 B
结点 A
在发送器产生发送时延
(即传输时延)
在队列中产生
处理时延
数据
从结点 A 向结点 B 发送数据
链路
往返时延 RTT (Round-Trip Time) :表示从发送端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端收到来自接收端的确认(接收端收到数据后立即发送确认),总共经历的时延。
时延带宽积
(传播)时延
链路
带宽
时延带宽积= 传播时延带宽
链路的时延带宽积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时延带宽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