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财通财经内参.doc

格式:doc   大小:85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财通财经内参.doc

上传人:changjinlai 2018/8/16 文件大小:8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财通财经内参.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财通财经内参
09第201期
总第386期 2009年11月2日
主办:营销服务中心网址:话:96336
目录
一、内地资金输出吹大周边经济体的资产泡沫 1
二、北京市在灾害天气预警上应进一步加强 2
三、创业板龙虎榜大揭秘 4
四、迪斯尼项目落地渐明消费盛宴即将开启 4
五、新华社:热钱助推金砖4 国股市中国监管不可掉以轻心 5
六、央行:做好通胀预期管理增强贷款增长的可持续性 6
七、四季度GDP 可能会超过9%甚至达到10% 7
八、山西煤矿国进民退 500 亿浙资如何退出成难题 8
九、“低开”之后会怎么走?(上) 9
十、“低开”之后会怎么走?(下) 10
一、内地资金输出吹大周边经济体的资产泡沫
现阶段,无论是美国股市的强劲反弹、澳大利亚铁矿石的上涨,还是中国内地楼价的持续攀升,都可视作欧美央行无节制印钞“放水”的结果。然而,故事还有着另一面。在持续坚持宽松货币政策的情况下,中国内地也成为了过剩流动性的输出地,这将使得香港等经济体饱受其害。
资产价格上涨,成为近期东南亚市场的一个主题。在香港,从今年2月以来,楼价便呈直线上升的趋势;截至9月,香港今年的普通住宅楼价累计已经上升28%。在新加坡,,涨幅高达16%,这是彭博社1993年开始追踪新加坡房价指数以来的最大季度涨幅。除此之外,全球新兴市场和资源密集型国家的资产价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
欧美为对抗金融危机而释放的过剩流动性,是全球资产价格上涨的大背景——这些多余的基础货币,在经济低迷期尚能“潜伏”下来;一旦经济复苏趋势得到确认,资金就会喷涌而出,借助美元套息交易(carry trade)等渠道,推高全球的资产价格。中国内地同香港、新加坡等经济体一样,也是欧美释放的过剩流动性的受害者,在国内楼价高企、股价反弹的过程中,都能看到热钱的作用——三季度以来,国际热钱流入中国的规模明显增大,导致中国9月份外汇占款增量超过4000亿人民币,是2008年4月以来最高数字。
但对于香港、新加坡以及如同澳大利亚这样的经济体而言,还有另一股力量推动着当地资产价格的快速上升,这就是内地涌出的大量资金。据野村证券的数据,香港住宅个人买家中,内地客比例已升至15%,而在1000万元以上豪宅更占21%。瑞信经济学家陶冬曾表示,内地资金流入也成为推动新加坡楼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并成为当地投资者热议的话题。从澳大利亚的房屋交易情况来看,很大一部分来自中国和亚洲买家的支撑;此外,因为来自中国需求的增加,资源价格上涨更是给澳大利亚带来了通胀压力。而据英国媒体报道,一掷千金的中国富人正在取代阿拉伯王室和俄罗斯富人,成为英国高档奢侈品的最大买家。
从上面的情况可以看出,一方面中国成为了美欧释放的过剩流动性的流入地,因国际热钱持续的流入推高了国内的资产价格;但另一方面,因中国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事实上也成为了过剩流动性的输出地,主要就输出了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这样于内地经济联系紧密的经济体,因国内基础货币和信贷投放的都比较多,投资渠道却比较少。
中国资本的输出趋势,其实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发生作用的一个表象。经济发展带动民众收入的提高是一个因素,这使得国内民众对境外资产的收购欲望在增强。贫富分化严重以及很多人财富积累的灰色是另外一个因素,这些钱也需要通过各种正规或灰色的渠道输出去“洗净”。而近一年来中国投机资本流出的突然加速,则自然和国内的过剩流动***息相关。
当然,对于中国跨境投机资本的进出来说,流入是主流(这也是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增多的重要原因),资本流出显然还不具备全球的影响力;但这么多流动性对周边经济体的影响作用也同样是不容小视的。香港和新加坡的池子都太小,内地这么多流动性的流入,会首先将当地的资产价格推上云端;而一旦流动性大规模撤出,当地资产就有直跌谷底的风险。由此导致一定程度的危机,并不是不可能的。
最终分析结论:
难以遏制的资本流动让全球成为一个共同市场。现阶段,中国内地既是欧美释放的过剩流动性的受害者,但同时也让香港、新加坡等经济体成为了中国内地宽松货币政策的受害者。未来,当内地货币政策大幅收紧之时,不仅部分内地的投资者要遭受损失,香港等经济体可能会跌得更惨。不过在此之前,由于内地退出宽松的政策还需要一段时间,香港等经济体的资产泡沫可能会被这些流动性吹得更大些。对于由内地宽松货币政策给周边经济体带来的负面效果,管理层不应不察。(安邦资讯)
二、北京市在灾害天气预警上应进一步加强
今天(11月1日),北京市遭遇了2009年以来的第一场降雪。这场雪有两个特点:一是来得早,这是自1987年以来北京市最早的一次冬季降雪,也比北京市多年平均降雪初日(11月26日)大为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