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知识产权犯罪成因与侵犯知识产权的心理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48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知识产权犯罪成因与侵犯知识产权的心理研究.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8/8/17 文件大小:4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知识产权犯罪成因与侵犯知识产权的心理研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知识产权犯罪成因与侵犯知识产权的心理研究
在我国知识文化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许多拥有属于自己独立的知识产权。与此同时,许多不法分子为谋求个人利益,将他人的知识产权进行剽窃、偷盗的违法行为。大多知识产权犯罪分子不具备完善的道德观念,其心理呈病态、扭曲的状态。为更好制约侵权犯罪行为,就必须对不法分子侵犯知识产权的心理做一定的研究,为更好保护知识分子利益、严惩违法犯罪分子打好理论基础。
关键词知识产权犯罪成因研究心理研究
简介:陈醒,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D917:ADOI:.1009-
知识产权犯罪是指违反国家相关知识产权法等相关法律,侵犯知识产权人合法利益的侵权违法行为主体。侵权行为不仅仅是一种有违道德的行为,更是一种违法的行为,也是不法分子在病态心理下的行为表现。侵权行为相较于其他违法行为更为隐蔽,缺乏一定的阶梯型,且更容易进行操作,使得侵权行为的定性难度较高,对侵权者的惩治力度也较为有限。因此,尽管侵犯知识产权是一种犯罪行为,许多不法分子依然选择铤而走险,抱着侥幸心理与失衡的道德心态,屡次实施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为矫正这样的行为,杜绝更多的知识产权侵犯事件出现,对相关不法分子的心理研究也成为了目前警务工作人的新课题。为更好杜绝不法分子的违法行为,下文将从知识产权者的病态心理表现,心理***以及病态心理产生的原因做一定的分析,旨在帮助更多的一线知识产权保护工。
一、知識产权侵权者病态心理表现
在法律知识普及程度较高的现代社会,尽管部分不法分子了解自己的行为属于侵权行为,但依然选择以身试险,其行为基于侵权者心理与道德认同,并将其病态的心理转化为实际行为,做出种种抄袭、侵权的行为。任何不良的侵权行为都有其病态的道德价值观所支持,下文将具体阐述常见的不法分子病态心理表现。
(一)“窃”不是“偷”的病态心理
由于不法分子必须依靠公开透明的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