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在单侧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在单侧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小泥巴 2018/8/17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在单侧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在单侧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在单侧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肿瘤科需行化疗的单侧乳腺癌术后患者55 例,导管。结果 55例患者置管成功率100%,置管期间未发生非计划拔管,发生导管滑脱1人,经改用思乐扣固定后未在发生脱了。发生导管堵塞1例,经溶栓处理后正常使用,顺利完成增强CT、MRI复查142次。结论导管在单侧乳腺癌术后患者中应用,保证了患与静脉输注相关的的检查和治疗的安全与便捷,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单腔 乳腺癌术后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5-0336-02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已经成为妇女健康的最大威胁[1]。单侧乳腺癌术后患者只能在健侧上肢进行静脉穿刺[2],大大增加了静脉穿刺的难度。从专业的角度指导患者选择合理的输液工具,确保患者治疗的安全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医护人员关注的焦点。导管,确保了患者的用药安全,但是依然不能避免患者因外周血管条件不佳,在治疗过程中反复行增强CT、MRI复查时,发生穿刺困难和外渗情况。(power-injectable )2004年在美国开始使用,可耐受300磅/平方英寸压力,最大输注速度达5ml/s[3]。可直接注射造影剂注射,无爆管及疼痛感,增加CT 扫描的简便性,减少药液外渗的风险,提高影像质量[4]。,有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2年1月至2012年7月,选取肿瘤科需行化疗的单侧乳腺癌术后患者55 例,导管。其中左侧乳腺癌术后患者30例,右侧乳腺癌术后患者25例,年龄34-76岁,。贵要静脉置入 35例,肱静脉置入20例。置管前均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取得患者的同意。
2 操作方法
物品准备导
视锐5血管超声引导系统 1台,导管一副(包内附有塞丁格尔套件),超声导引系统专用导针套件 1套,穿刺包1个,2%利多卡因1支,1ml注射器 1副,20ml注射器2副,肝素钠浓度为10U/ml的稀释液 1袋,止血带1根,卷尺 1把,导电胶 1包,75%乙醇 1瓶,碘***已定溶液 1瓶。
测量长度
患者取平卧位,穿刺侧上臂外展,与躯干呈90°;首先采用视锐5血管超声引导系统评估患者血管,选取直径≥4mm的贵要静脉或肱静脉作为穿刺静脉[5]。标记穿刺点后,由穿刺点测量至右侧胸锁关节,再以胸骨角为标志,折返测量至第3肋间[6]。
消毒
75%乙醇和碘***已定溶液消毒穿刺侧整个手臂,建立最大无菌屏障。
预冲、修剪导管
选择合适的导针器,用含10U/ml的肝素钠稀释液预冲导管。修剪导管前,必须先将导丝撤退至修剪刻度后1-2cm处,以免剪断导丝。
穿刺、置管、固定
采用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尔技术进行穿刺,导管末端成锥形装,因此在导管送至刻度10cm时左右,将穿刺鞘撤除并撕裂以免发生导管直径大于穿刺鞘直径发生送管困难。送达零刻度后,撤出导丝,用肝素钠浓度为10U/ml的稀释液10ml正压封管,夹闭拇指夹,安装思乐扣,针眼处按压纱布覆盖IV3000贴膜,并用弹力绷带压迫止血。
确定、记录
X线确定导管末端位置达上腔静脉的中1/3处。在护理文书及维护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