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高新区滨江安置房四期(GX03-02-26地块)建筑说明.doc

格式:doc   大小:152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新区滨江安置房四期(GX03-02-26地块)建筑说明.doc

上传人:nnejja93 2018/8/18 文件大小:1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新区滨江安置房四期(GX03-02-26地块)建筑说明.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新区滨江安置房四期(GX03-02-26地块)
建筑设计说明
项目概况
本项目基地位于宁波国家高新区GX03-02-26地块,该地块东邻新舟路,南邻规划路,西至大东江,北邻丹桂路。总用地面积64283平方米,在用地范围内,拟建13幢高层住宅,沿街辅以商业用房及配套用房, 总建筑面积203667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160707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42960平方米,,绿地率30%,%,建筑高度80米。
二、规划建筑设计依据
1、宁波市规划局文件:
高新区滨江安置房四期(GX03-02-26地块)项目附图。
2、建设选址红线图;
3、招标文件任务书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7、《浙江省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设置规范和配套标准》(DB33/1021-2005);
8、《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9、《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10、《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11、《宁波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2、《宁波市城市绿化条例》;
13、《宁波市建设工程停车配套指标规定(修订)》;
14、国家及省市有关建筑、规划、消防、交通、环保等规范、条例、规定。
三、规划建筑设计理念及构思

立足于人性化设计,以人为本,设计从居民居住的舒适度出发,以创造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为目标,使居民受益于自然,把绿色生态环境还原到自然状态,带给居民自然环境下的景观感受。设计时注重提高居住区环境质量,为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舒适的生活环境,多样的活动空间。

该方案设计时运用干练而行之有效的手法,充分利用地形特征,结合当地消费群体的实际情况及周边环境和日照的影响,精心布置建筑。
首先,设计从总体布局出发,通过规定的指标条件,及对地块现有地形和绿化的充分利用,我们注重建筑本身所勾勒的空间形态及打造让其接近自然的生活品质,体现物业的贵族和人文气质。根据标书要求,地块在南侧规划路上设小区主出入口,东侧设小区次出入口。车库入口就近布置在小区入口处,主环道沿小区外围布置,最大限度实现人车分流。地块西临大东江,为了充分利用这一珍贵景观资源,结合经典南低北高布局理念,建筑空间高度布置采用东南低西北高,而东南侧18层二类高层因其较高的得房率弥补了小户型相对较差的总图位置。
本项目汲取了园林的对称式规划布局,在明确的轴线上布局水系、会所、园林小品、运动场地、中心花园等,于规划中展现生活的缤纷万象。地块南北两边临路建筑以弧形超规定退让,大大减轻了高层板楼巨大体型对不宽马路的压迫感(尤其是北侧丹桂路),既有利于沿街商业及相邻地块日照,又使南面主入口亲切大气,巧妙化解了长矩形地块中规中矩的呆板总图。
户型最大130㎡,小户型比例较多,我们采用一梯多户的设计,并设置18层以下的二类高层,以提高得房率。大户型尽量置于边套,所在建筑尽量布置在相对较好的位置,如临河或小区中心。西侧沿江建筑相互错开,南向江景毫无遮挡,充分享受良好的景观视野。
3、绿化景观:
中央庭院结合入口广场气质高贵,以人行步道连贯南北,稳重大气、精致高贵的景观道路铺砌得时尚而生动。郁郁葱葱的丰富植物带来纯粹的自然感受,涓涓细流、似锦繁花、精美雕塑与曲折空间构成纯美景象。部分人车分流的设计使整个社区犹如伊甸园般优雅宁静,现代之园林,赋予生活更多的艺术感悟与遐思。底层架空与外部景观绿地互相交流,创造更多的邻里空间。
四、交通结构系统
(1)人车分流是小区交通的基本要求,在本小区严格控制车辆进入小区内部。设计将地下车库主要出入口设置在小区入口处,这样可以尽量避免车辆对小区内部的干扰。小区内部只设置了少量的地面临时停车位,用于外来访客停车,内部车辆进入小区后,立即就近进入车库,且地下停车库通达每一个居住单元,使住户出行甚为方便。地面全步行系统为居民创造了安全、舒适的外部环境,基本做到人车分流。
(2)小区主环路的宽度为7米,贯穿整个小区,内部道路仅为搬家及消防环道。小区步行道铺装,适合行人步行,紧急时也作为消防车道。
(3)步行系统在不同级别上同消防、布局等结合起来,能贯穿整个小区,步行过程是令人感到安全,充满愉悦,充满趣味的过程。
(4)各栋楼之间在步行的地面,绿化配植、建筑小品可采用各异的界限,标志、种类、主题,从而使小区具有可识别性。
五、景观结构系统
(1)设计手法:
1) 景观“绿色一体化”,力求景观与建筑的统一。
2) 整体构图线性自然,力求以少胜多。
3) 景观绿化立体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