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3
文档名称:

顺德规划简介.doc

格式:doc   页数:1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顺德规划简介.doc

上传人:drp539604 2015/8/2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顺德规划简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1章 总则
    第1条 规划目的
   为适应2002年佛山市行政区划调整后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统筹城市各项建设活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重新编制《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第2条 规划基本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
   4、《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
   5、《佛山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6、《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构想》
   7、国家、广东省、佛山市的相关规划文件
    第3条 城市规划区与中心城区
   1、本次规划的城市规划区为佛山市行政辖区的范围,。
   2、规划中心城区为“2+5组团”所包括的街道办或镇的行政辖区范围,面积1913平方公里,%。“2+5组团”是指:中心组团、大良容桂组团、狮山组团、西南组团、西江组团、大沥盐步组团和九江龙江组团。
    第4条 规划期限
   近期为2005-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远景为2021年以后。
    第5条 规划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线,使佛山市由“快速城市化”向“健康城市化”的方式转变,由注重“数量的增长”到关注“质量的提升”。
   2、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佛山发展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市域内不同类型地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佛山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其他城市间的关系,在区域协调中准确把握佛山自身的定位;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按照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规划好产业发展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划定并严格控制区域绿地,加强土地、水、能源的节约与综合、有效利用,降低工业污染,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建设宜居城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通过合理布局,在对外招商引资的同时,鼓励民营企业的成长。
   3、注重在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强调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作用;完善政府在公共事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合理确定人口控制规模,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构和谐社会。
   4、体现“治理”与“规划控制”的理念,面对发展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加强各级政府与各利益主体间的协同合作关系,优化城市用地功能布局结构,促进城市设施的共建共享,确保规划战略性要素与刚性条件的有效落实与实施;同时,规划应采取适度灵活的、适应未来发展多种可能
性的对策,确定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关系、发展方向、职能分工与发展规模。
   5、规划应体现与上一层次规划的承接关系,与周边城市规划的衔接关系,对城市现状面临问题的实际解决作用,对本市各项规划的整合协调作用和对下一层次规划的指导作用。
    第6条 关于强制性内容
   文中“黑体字”条文为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对于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2章 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与发展策略
    第7条 城市性质
   佛山是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区域性专业物流中心之一,具有岭南风貌特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第8条 城市定位
   佛山是珠江三角洲-广佛都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粤西沿海、西江流域等地区通向广州的主要门户,是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是区域组合型专业化市场及物流基地,是具有岭南风貌特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第9条 城市发展目标
   1、第一阶段,到2010年左右,全面协同地推进佛山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工作,在保持发展活力的前提下调整体制结构,努力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加强区域协作,构建广佛都市区的基本构架。
   2、第二阶段,到2020年左右,力争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优美、城乡协调、体制完善、社会文明的小康社会;与珠江三角洲其他城市一起,确立具有独自特色的国际大都市区的地位。
    第10条 区域协调发展策略
   1、以区域协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前提,遵循区域化与市场化的一般规律,科学判断与合理制定城市的发展路径、功能定位与发展选择,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应充分考虑对于跨界地区的影响。
   2、注重区域内各城市与地区间在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协调。
   3、注重区域内各城市与地区间在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协调。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