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无锡古迹.doc

格式:doc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无锡古迹.doc

上传人:名侦探柯南 2013/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无锡古迹.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3000多年前周泰伯凿最古老的运河——伯渎港,到后来吴王夫差凿无锡古运河,再至隋、元时期两者连通京杭大运河,清名桥街区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运河的历史。这里聚集了运河古道、南禅古寺、妙光古塔、清名古桥、伯渎古港、张元古庵、明清古窑等历史文化胜迹,同时因为流经江南地区,诞生了具有典型江南运河人家风情的“水弄堂”。
清名桥,原叫清宁桥,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南门外的古运河与伯渎港交汇处,飞架运河两岸。在清名桥南侧是伯渎河,流经梅村至常熟。整座桥造型匀称,稳固雄伟,是无锡古运河上最著名的景点,也是最吸引中外游客的地方。
清名桥概览
清名桥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桥,始建于16世纪晚些时候的明万历年间。它是无锡“寄畅园”的主人秦燿的两个儿子捐资建造的,因兄弟俩的大名分别是太清、太宁,因此各取一字叫做“清宁桥”。这座石桥在清康熙八年(公元1666年),由无锡县令吴兴祚重建。到了道光年间,因讳道光皇帝的名字旻宁改名为清名桥,也有人称它为“清明桥”。
清名桥为单孔石拱桥,,,,,全系花岗岩堆砌而成。因两岸地势高低关系,东西石级不等,东有石级46级,西有43级。拱圈为江南常见的分节平列式,共11节,圈洞两面的圈石上,各有题刻。一立于清咸丰年间,介绍桥梁和更改桥名经过;一立于同治年间,介绍重建清名桥的始末。桥栏上没有雕饰,每侧立两个望柱,显得十分古朴。1983年在桥东西侧,发现清代石碑两方,一为邹一桂所书,乾隆三十一年立;一为同治九年九月立。
1986年3月,日本著名作曲家中山大三郎来锡游览了清名桥,回国后创作了歌曲《清名桥》、《无锡旅情》,扩大了无锡、无锡清名桥在日本乃至世界上的影响。
山奇系列歌曲《印象·江南》之《古运河之恋》又名《古运河水流》。描写了一段发生在无锡古运河畔的动人爱情故事。歌词中写道:古运河水流,南禅钟悠悠,从古流到今,从冬流到秋;日出江花红,春来绿如蓝,船上一位渔家女,为谁在等候。古运河水流,清名桥上走,三月桃花舟,杏花风雨后;你在舟中游,我在水边留,美丽的好姑娘,是否向我在招手。春来春去又一回,莫让年华付水流,人面桃花去,白了少年头;月上柳梢好时候,人约黄昏后,在水一方的心上人,何时牵上你的手。
1986年,清名桥被列为无锡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名桥周围景物
清名桥东侧伯渎港有建于清末的祝大椿故居。祝大椿(1856~1926年),无锡人,蓍名民族工商业家。1904年又独资创办源昌机器缫丝厂,并发起成立上海商学会和无锡、金匮两县商务分会。清末民初,他创办上海源昌轧花厂、无锡源康丝厂、苏州振兴电灯厂、扬州振明电气公司、常州振生电气公司、溧阳振亨电气公司、南通振通电气公司等,人称中国的“电气大王”。因创业有功,曾获清政府授予的二品顶戴衔,并被聘为农工商部顾问。
清名桥南侧是伯渎河,流经梅村至常熟。伯渎河右面是大窑路,是无锡古老的开窑烧砖的所在地,如今窑地遗迹尚存。今建无锡群窑遗址博物馆。
清名桥西侧有南长街(为上塘,旧时南上塘街仅指从界泾桥弄至南水仙庙的一段路),广场和正在建设中运河博物馆......左侧的街巷称下塘。旧时下塘一带有米市、烧窑业、丝厂、船码头、戏院、饭店等,这里非常热闹繁华,有“上塘十里能兴市,下塘十里能烧窑”之说。上塘、下塘的历史文化积淀也非常深厚,一条不起眼的小弄堂,里面往往可以发掘出许多动人的故事。
清名桥北侧有1929年建造的大公桥,大公桥西面有永泰丝厂旧址,(永泰丝厂1896年由薛南溟、周舜卿合资创办),正在建设中的中国丝业博物馆(暂名)和薛南溟故居。
2009年1月1日,古运河“水上游”正式开放,绝对“运河绝版地”,水廊堂里悠悠的水,悠悠的船,花格木窗的运河人家,将向我们展示它的清丽动人的丰姿。
清名桥的自救与他救
清名桥,从提出“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的时候起,就开始了一场古文物和古遗迹的自救行动。而在自救之外寻求适当的他救,无锡南长也在这两三年积攒了不少经验。在这场成功的自救和他救之后,或许会诞生一种“清名桥模式”,为后来者的古物保护提供借鉴。
从3000多年前周泰伯凿最古老的运河——伯渎港,到后来吴王夫差凿无锡古运河,再至隋、元时期两者连通京杭大运河,清名桥街区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运河的历史。这里聚集了运河古道、南禅古寺、妙光古塔、清名古桥、伯渎古港、张元古庵、明清古窑等历史文化胜迹,同时因为流经江南地区,诞生了具有典型江南运河人家风情的“水弄堂”。
泰伯凿伯渎,自此有无锡。如是,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便是无锡城市和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于是,为了保护这片圣地,并让更多的人了解最初的无锡,清名桥启动了一场自救与他救行动。
重修——清名桥换新“旧颜”
先破后立,是2007年属于清名桥的关键词。
在经历长达16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