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创业学论文网上餐饮外卖店创业经营策划书.doc

格式:doc   大小:39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创业学论文网上餐饮外卖店创业经营策划书.doc

上传人:glfsnxh 2018/8/19 文件大小:3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创业学论文网上餐饮外卖店创业经营策划书.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创业学期末论文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班级:08电子商务2班
组员: 柯华达 7
孔祥钲 8
指导老师: 张光辉
完成日期:2011年1月
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创业案例分析
一、王传福个人简介(创业前):
1966年2月15日出生于安徽无为县;
1983年9月―1987年9月就读于中南大学,获物理化学学士学位。
1987年9月―1990年10月就读于中国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获硕士学位;
1990年10月―1993年4月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工作;
1993年,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比格电池有限公司,因为和王传福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他顺理成章成为公司总经理,正是这一段经历促使王传福萌发的创业的念头。
二、创业动机与创业团队:
在有了一定的企业经营和电池生产的实际经验后,王传福发现,作为自己研究领域之一的电池面临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当时要花2万-3万元才能买到一部“大哥大”,而欲买者趋之若鹜。王意识到手提电话的发展对充电电池的需求会与日俱增。而在他看来,技术不是什么问题,只要能够上规模,就能做出大事业。
1995年2月,王传福向做投资管理的表哥吕向阳借了250万元,在深圳注册成立了比亚迪科技有限公司,领着20多个人在旧车间里就开工了。
三、项目选择过程(创业机会的发现、机遇与利用):
创业伊始,王传福给自己和公司定下了八字真律:“技术为王,创新为本。”
回想起当年一头扎进电池行业的情形,王传福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哪来的那么大的勇气。彼时,日本充电电池一统天下,国内厂家能做的也就是买来电芯做组装,靠微薄的利润维生。
王传福不愿意这么干,经过市场考察和认真思谋,他决定依靠自身的技术优势(电池研究是他的专业),直接瞄准技术含量最高、利润最丰厚的充电电池核心部件———电芯。王传福眼光之“毒”还不仅于此,更不可思议的是,他在一份国际电池行业动态报告中发现,日本宣布将不再在本土生产镍镉电池,他立刻敏锐地意识到,这势必会引发镍镉电池生产基地的国际大转移,对于中国电池业来说无疑是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机,于是他马上决定涉足镍镉电池生产。两年后,他用事实证明自己的眼光是多么独到。1997年,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全球电池产品价格暴跌20%到40%,日系厂商处于亏损边缘,但比亚迪的低成本优势越发显得游刃有余。飞利浦、松下、索尼甚至通用也先后向比亚迪发出了令人激动的大额采购订单。在镍镉电池市场,王传福只用了3年时间,便抢占了全球近40%的市场份额,比亚迪成为镍镉电池当之无愧的老大。
在镍镉电池领域站稳脚跟之后,王传福紧接着抓住了第二次机会,开始研发蓄电池市场具有核心技术的产品镍氢电池和锂电池。为此,王传福投入了大量资金,购买最先进的设备,搜索最前沿的人才,并建立了中央研究部。当时锂离子电池是日本人的天下,国内同行不相信比亚迪能搞成,据说王传福当时在业内受到了嘲笑,但他相信这是机会。
随后,王传福专门成立了比亚迪锂离子电池公司,这一决定在今天已经结出硕果。根据《日经电子新闻》的统计,目前比亚迪在锂离子电池和镍氢电池领域仅排在三洋、索尼和松下之后,成为与这三家日本厂商齐名的国际电池巨头。
比亚迪的生产规模达到了日产镍镉电池150万只,锂离子电池30万只、镍氢电池30万只,60%的产品外销,手机领域的客户既包括摩托罗拉、爱立信、飞利浦等国际通讯业巨头,也有